第428章 卫总说实话(1 / 2)

名利尘烟 抠叔 1027 字 4个月前

赵明山这几天心情是愉悦的。

运作了好几个月的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经省上上报后,终获有关部委同意进行评审阶段,这比预期的时间提前了半年不止。按这个进度,年底前正式挂牌大体上没有问题。

对这个项目,赵明山心里是十分纠结的。和其它项目不同,农业项目受自然规律约束的影响很大,春种才能秋收,这是没有办法的事。虽说大棚改变了季节,饲料改变了生长周期,但那都是糊弄人的短期行为,农业产品的品牌形象最终还是要用品质来说话的。对于生于斯长于斯,长期关注天州的他来说,对这块土地有太深的了解从而也有了更多的热爱。这里的海拔、纬度、土壤、光照等对于生产优质水果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唯一缺乏的是时间,当然,还有大量的资金投入。

这个时间不仅仅是农业项目前期的生长周期。体制内的官们也是有时间的,不管是干的好与不好,不可能在一个地方一个岗位十年八年的干。干好了就会提拔重用,干不好则会调离。不是有人调侃过吗,不换脑子换位子。

事实上也是如此,一个地方的党政一把手很少有干满任届的,副职倒是有,可那个副职又能左右一个地方的发展走势?

赵明山担心的不是自己种树别人摘果,而是担心时间不够用,一旦说自己卸任,这个项目没有了强有力的后续支持而夭折,这才是赵明山最担心的。这种情况,在当下是见怪不怪的的,新官上任,总要想办法弄出些动静,向世人昭示,这块土地我来过。表面上说是为了发展,再深一点是为了政绩,从更深的角度说,不折腾能划拉钱吗?所以,城里的街道年年挖,乡里的水渠岁岁修,就是这个道理。

而一旦成了国家级的示范园区,至少可以多三五年的发展空间,如果有了这个时间,还达不到预期目标,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赵明山在这件事上,有尽人事、听天命的悲壮。

所以,当京都传来消息要进行评估的时候,赵明山的心情是愉悦的。因此也想放松一下自己,就带了秘书长、政研室主任和农业局长忙里偷闲了一回。

刘昆一口气喝完了酒,农业局长又要倒,却被赵明山制止了:让他缓一下。你倒的快,他喝的急,一会走的时候还要抬他,他省事我们操心。

这种聚会是完全放松的,既没有处心积虑的算计,也没有虚情假意的装腔作势,几盘家常菜,一杯热酒,让身心放松而已。虽说三句话都离不开工作,无非是感慨而已。

叫刘昆来,当然不只是为了喝酒,而是要分享一下农业科技园评估的愉悦。对于这个项目在西川县的主要参与者,赵明山和刘昆在其中付出的努力是他人无法感受的。但赵明山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过几天我们去京都,园区要进行评估。就岔开了话题,说起了其它事。

而带着白玉茹回到家的卫总,进门就让母亲数落了一顿:不吭不哈把孩子叫回来,自己又不闪面,你们到底想干啥?如果是嫌我碍事,立马送我回家。卫总陪着笑脸,白玉茹借母子亲热才算把注意力转移过去。

吃过午饭,儿子吵着要吃零食,卫总说:你们去买吧,我下午还有事。白玉茹就带着保姆和儿子去了商场。

白玉茹一出门,卫总就对母亲说:妈,我有事要和你说,我们去外边吧。

母亲有点诧异:什么事不能在家里说,还要去外面。

卫总笑了笑:平时也没有机会带你出去,我们边说话边转。

母亲上了车,卫总就掏出了亲子鉴定书递给了母亲。母亲看了,哆嗦着嘴问卫总:这是真的吗?你什么时间知道的。

卫总说:当然是真的。我那年从东南亚回来,在榕城看病的时候做的。

母亲叹了一口气:怎么会是这个样子。

卫总说:生孩子的时候我就有些怀疑,但那个时候,她总体上还算是可以。这个结果出来以后,我也想的明白,孩子是无辜的,我们家也不缺养孩子钱,这些年她跟着我在天州也不容易,就全当没有这回事吧。

可现在情况变了,他想带着这个孩子去国外,根本原因是不想和我过了。这几年我的身体不好,他可能也有点想法,而且,她和这面的一个领导也说不清楚,就想一走了之。

所以,他根本就没和我说过办留学的事,被骗的六百万中,有三百万是她背着我向别人借的。

因为搞林果基地项目,我这边的钱全投了进去,还贷了款。因为家里不支持,国外的资金又出了问题,年初的时候,差一点转不开了。那个时候,她大概是怕我破产吧,就动了这个心思。

你们这次回来,我原本想的是给她一个机会,所以买了个油站,准备让她去经营,一个是不要待在家里无事生非,一个是学一点养家糊口的本事,顺便把她借的钱自己挣着还了。可她却借机去找了那个领导。领导有事顾不上见她,就威胁领导要去市里告状。还提出要和我离婚,嫁给人家,还要分一半财产。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