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刘昆的新点子(1 / 2)

名利尘烟 抠叔 1053 字 4个月前

申经理看见董夫人在,心里暗叫不妙,但表面上依然如故:苏总也在呀。董夫人鼻子里冷哼了一声,却是没有说话,申站长对一站站长说:我上午有点事,麻烦你去一趟油库,把进油计划落实一下。说完就走了,自始至终没有看毛律师一眼。

毛律师在外面跑了一上午,急急忙忙回到家里,一边给孩子喂奶,那边给唐衡之说了解的情况。

唐衡之刚要开口抱怨,看到毛律师似笑非笑的表情,就把那一丝怨气硬生生的压了下去:事到如今,说别的都没有意思。你想办我不拦你。但可以给你一个思路。以静制动,想尽办法先搜集相关证据。总有人会沉不住气的,逼着他们走法律程序。告诉你表姐,金矿的事,明确告诉他们去起诉。油站的事,一个一个去银行和工商税务调原始底子,先不要着急。再给说一声,不要舍不得财了,房地产方面,可以搞些优惠出售的措施。有意向接手的小老板,可以把整体在建的顶出去。

因为老董死了,杨永亮的压力突然一下轻了不少,首先是小媳妇不再飞扬跋扈,两个人心里都清楚肚子里的孩子是怎么回事,而且,在老董出事以前,逼急了的杨永亮明确告诉过潘明莉:再逼老子,无非就是再一次离婚而已,做个亲子鉴定,又不是多么费事的事。

而这件事恰恰是潘明莉的软肋,她心里比谁都清楚孩子是怎么回事。一旦说惹急了杨永亮非要去做亲子鉴定,到时候就是鸡飞蛋打的事。所以,虽然嘴上还是强词夺理,但实际上却是少了许多蛮不讲理,甚至有了几分故意的殷勤。

如果说杨永亮能够把这件事想的平和一点,也许,事情的发展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但杨永亮心里很憋屈,好端端的家因为这个事没了,而且自己头上还带了一个呼伦贝尔草原一样大的帽子,放着自己亲手栽的树不浇灌,还要拿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养别人的种,这口气,无论如何也是咽不下去的。所以,他毫不客气的对潘明丽说:去找老董的老婆,把孩子的事给她说清楚,我知道你手里有东西。

潘明丽不敢接话,怯生生的看着杨永亮。

看我干什么?你不为你肚里的娃弄点钱来,还准备让我养吗?杨永亮说。

眼见着围绕着老董去世各种人物都粉墨登场了,最适意的应该是刘昆。

赵明山走了以后,西川县的两个一把手都是神情严肃。两个人简单沟通了一下,还是决定再一次召开常委会议。该发生的都已经发生了,悔不当初也好,痛定思痛也好,做好眼下的事才是正理。所以李斌的态度很诚恳:你来这么长时间,照顾不够,沟通不足,这都是我这个班长的问题,还请你不要介意。后面,还需要你多帮帮老哥,一起把眼下的局面应付过去,你好,我好,才能大家好,是不是?

刘昆说:我也做的不好,当县长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有些事也弄不清楚。我这个人笨,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你还要多提醒着点,你不但是班长,还是老哥,你谋划全局,我冲锋陷阵,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

两个人虽然说的都是客套话,没有一句关于具体的事,但两个人心里都清楚,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只要给了脸面,还是要双手捧着的。至少,近期内两个人不会相互算计。

这就是人情世故。

对于农业县来讲,农业种植肯定是最大的事,但种庄稼,要讲究按自然规律办事,春天撒种,秋天才能有收获。而且还要考虑老天爷给不给你这碗饭吃。所以很多时候靠天吃饭,应该讲的是这个道理。既然这一切都是有规律的,要想干出政绩,就要拿出些其他方面的东西。所以,刘昆一方面把心思用到了林果基地上,虽说苗木正在生长过程中,但是,悄无声息的生长那是它本身必须的事,如果在众人的关注下则会有另外一种效果。

于是,刘昆向李斌讲明自己的想法后,叫来了张副县长、宣传部、广播电视局和农业局的负责人,开了个县长办公会。会上,刘昆说了这样一番话:你说你家有个貌美如花的大姑娘,但你却总是把她藏在家里,不让她出来,别人是不会相信的。但是你要让她隔三差五的出来走两步,露露面,别人才会想相信你说的是真的。林果基地也是这样,半年时间过去了,树栽了多少,长成什么样子,前景如何,我们不说别人怎么知道?所以,要先在宣传上面早走一步,这个事,我向书记汇报过,他同意。你们宣传部的同志拿个一揽子计划出来,不要一次就把气放完,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做个系列宣传,但这个宣传不能泛泛而就,要有新意、创意和深度。

广播电视局要全力配合,最好在具台上搞个专栏,争取每周有一次在市台上露脸的机会。农业口的同志也一样,在尽可能做好为广播电视局提供素材的基础上,要多方面,多角度的去正面宣这个问题。

宣传部的同志对这个问题比较敏感:需不需要把农业科技示范园的事揉在一起。

刘昆摇摇头:暂时是不需要,就说林果基地这一件事。农业局的同志说:挂果也是明年的事。刘昆说:眼光放长些,不要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