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张畅又搬家(1 / 2)

名利尘烟 抠叔 1049 字 4个月前

张畅是四月二十六号自己悄悄搬的家。搬家的时候,没有通知任何人,他只是在马路上找了两个打零工的农民工,把临时租住地的常用东西,搬到了新房子里,又把卫生打扫干净。自己住进来的时候干干净净,走的时候也应该清清爽爽。

甚至连白玉茹都没有告诉。原来的房子出售时,只收拾了衣服和一些贵重东西,早些时候己让白玉茹打发人给送了过来,新房子的家具用具、厨房用品都是重新购置的,严格说来,这是张畅这些年来自己准备长期住的第一所房子,所以,在内心深处,她还是十分重视的。

不得不说,张畅的眼光是不错的,他选择的是两室两厅一卫一厨小高层的十二楼。南北通透,一梯两户,之所以做这样的选择,考虑的首要因素就是高层清净,电梯直达。

房间装修的时候,张畅不顾白玉茹的强烈反对,坚持简约风格,整体选择了大气的中式,房间里除了必须的生活用品外,没有多余的东西。白玉茹当初说,最起码副卧你要装修的温馨一点,但张畅不置可否,只是在次卧里,配了一张一米二的高低床。

搬家的事,自然也没给刘坤妈说。并不是不想告诉,而是不自觉地就有了一种生疏感,他是小马驹的奶奶,可又是自己的什么人呢。

按照当地习俗,搬新家是要吃开伙饭的。既然没有通知别人,那么开伙饭也就没有吃的必要。但张畅还是从租住的房子里拎了一茶壶凉水过去,开火烧开,给自己泡了一杯茶,就算是正式入住了。

入住的第一天是周五。收拾完己很晚,她没有回老太太那边吃饭,而是在大门口的小饭馆随便吃了一点就直接回了新居。然后打开所有的房灯,开了一瓶红酒,关了手机,自斟自饮到很晚。结果是只记得自己最终上了床,却不知道是几点。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他早有了自己静静的一个人喝酒的想法,周六是不需要上班的。

周五一大早,刘昆又来到了市里。今天的他比较忙,有公事也有私事,要找好几个人。首先要找的是卫总,自从白玉茹说了想修加油站的事,他觉得这个事再不能拖延。刘昆给卫总出的主意是与其说搞加油站,还不如去搞建材市场。刘昆说:你搞了这么多年建筑业,这个行业的整体情况你应该比较了解。这些年,虽说房子越修越多,但房价一路上涨,而且装修越来越讲究。就我们天州而言,在我们这里,也算个区域经济中心,方圆数百里,二十多个县城里是人口最多,唯一公铁双通的地方。但是没有一个成规模的建材市场。下面的人搞装修,都要到市里来买材料,而市里的人不是上省城就是去外地。如果搞一个专业市场出来,应该是很不错的事。

卫总是一点就透的人,只要给一点思路,他就会立马梳理清楚。听了刘昆的话,卫总几乎不假思索的表态:这个思路没有问题,我争取尽快拿出一个方案来再合计。只是要在天州搞到一定规模,土地是个问题,到时候少不了你帮忙。

刘昆说:这是肯定的,我能够做的,肯定义不容辞。

可坐在一旁的白玉茹不答应:你搞你的市场,我搞我的加油站。

刘昆苦口婆心的讲了半天,从国家政策到当地实际:就是说这个事情办成了,也是三年五年以后的事,你经得起这个折腾吗。白玉茹却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这是我的事。

所以,刘昆和卫总商谈的结果是有喜也有忧。喜的是他可以通过这个建议,把西川也带动一下。忧的是白玉茹不松口,非要在这个敏感问题上插手,对自己的不利因素太多。

然后又去了市政府找赵明山。向赵明山汇报了润德公司准备开发市场的事。刘昆汇报的时候,赵明山只是嗯一声,可刘昆说完好一会了,赵明山却一直站在窗户前,看着外面。

好久,赵明山才说:林果基地是不是资金出了问题?

刘昆就简要的说了润德公司和总部分家的情况,当然也说了周家资金变换了注入方式。赵明山没有顺着刘昆汇报的思路走,而是问:假如说是你,你现在应该怎么办?

如果是我的话,我会缩小规模。刘昆说。

赵明山道:继续。

刘昆想不起来要继续说什么。赵明山问道:你想过没有?当初签协议,可是上了省台新闻头条的,这不仅是天州,甚至在全省都有一定的影响。那么现在,这个投资规模要缩小,意味着什么?是我们的宏观决策不够慎重,还是投资者认为投资方向出了问题,亦或是其他。你要知道,不管将来社会如何进步,关系到老百姓衣食住行的事都是根本。但是,影响农业发展的难道仅仅就是产业结构问题吗?你现在也是一县之长,我不知道你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没有?

润德公司想搞建材市场,这个想法倒是不错,可以支持。但是,这从根本上解决不了林果公司的资金问题。按你刚才说的,海外投资压缩到八千万,卫总自筹资金可以达到二千万,这个数能不能保证?还有,一味的压缩规模是不合适的,对这个项目的导向示范的作用影响很大。还有,年初向各县发出过那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