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交易(1 / 2)

名利尘烟 抠叔 1267 字 4个月前

按照干部交流轮岗和定编定员试点方案规定,在编正式人员,属于交流轮岗的,先统一到县D校集中学习,在下一步的全面推行中予以调整安排。非在编临时聘用人员一律清退,腾出的岗位,安排在编人员。而松山镇需要清退的临时人员竟然多达二十三人,也就是说,如果把编制内的人员全部安排进去,松山镇的一般工作人员不是超编,而是缺编,多出来的人,仅仅是科级以上人员,一句话,官多了。

水利局的情况也大体和松山镇一样,因为水利局还有下属水电工程公司等几个企业,清理出来的人,大多是以工代干人员所占的编制。而且这一部分人,除了个别有实际困难的人员外,更愿意回到效益不错的局属企业去拿效益奖金,而不愿待在局里挣死工资。多出来的依然是有级别的人员。

水利局本来有几个人是想要出头闹点事的,可偏偏就在方案公布的前几天,局长被双规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就让有意见的这几个人有了谁笑到最后,谁才笑的最好的想法,你们不是千方百计要把我们撵出去吗,可现在狗都没有了主人,是不是意味着狗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虽说是干部交流和轮岗试点推行的很顺利,可善于反省的李斌还是在梳理整个过程的时候发现了不容忽视的一点:讨论方案的时候,几个节点的处理意见都是刘昆用很不经意的方式点出来的,比如说先试点的问题,说我们能不能也试点。还比如说,清退非在编临时人员的问题,说先以在编的人为主。还比如说等待轮岗人员集中学习的问题,说学习培训一下。都是在讨论方案的时候,刘昆用一句话两句话点一下。但现在,这个方案这么推行的直接结果是,必将清理出来一大帮有级别的人和临时聘用人员,而这些人不管是什么原因,都是组织部门和人事部门下过文件的。管干部的是组织部,作为县委书记,肯定是责任人。那么,这些人的去向就成了李斌考虑的主要问题。

这个时候,李斌才明白过来,自己抢抓人权,刘昆一味退让,实际上是自己抓了个烫山药,到最后给自己挖了个大坑。方案的拍板者是书记,具体执行者是组织部,那么,这些遗留问题如何处理,自然是他责无旁贷的。这个时候,李斌才觉得这个貌似满脸堆笑的新县长不容小觑。

而另一面,经过国油公司和牛头山私建加油站老板的谈判,这个困扰了西川县三年的问题也圆满解决:国有公司出资二百一十六万一篮子收购了即将完工的加油站,经营手续按迁建办理。县上这面,负责协调完善土地、消防、规划,零售许可等各方面的手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而事实上是,自从开了市场整顿会议,市场整顿的具体工作都交给张副县长来对接,刘昆就不再过问具体的事。他只是让人知道,这件事,是按照他刘昆的思路处理的就行。

就在双方签订了收购协议一周后的一个晚上,刘昆又和罗总见面了。两个人在天州商场二楼西餐厅吃的牛排,随心所欲聊着天,只不过吃完饭分手的时候,罗总推给了刘昆-个沉甸甸的小包。两个人都没有说话,刘昆犹豫了半天,还是把那个手包拿了过来,先走了。他今天晚上的安排挺多,还要去和卫总见面。

与此同时,西川县的张副县家里也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张副县长有一儿一女,儿子在天州市税务局工作,女儿的家成在了省城,老伴原来是供销系统的职工,提前退休,在家休息,平日里,家里只有老两口两人。

按理说,到了张副县长这个年龄,事业有成,儿女上班,不该有什么糟心的事。但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儿子找了个对象是银行的聘用人员,算不得正式工作。让老两口惆怅的是女方家别的什么条件都没有,只有一个要求:给女娃安排个正式工作就行。张副县长一直在基层工作,当副县长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机缘巧合,人际关系大多都在县里,在眼下到处精简人员的大环境下,要办这个事还是很有难度的。因为这个事,两个孩子的婚房早就准备好了,娃都流了几个,就是不敢结婚。一旦结了,再找工作就是难上加难。

为儿媳妇的事,愁坏了老两口。刘昆和张副县长去找卫总的谈农业开发区的事时,张副县长接到了儿子的电话,儿子又在说女朋友的事,张副县长很是恼火,训了儿子一顿,自己还唉声叹息,卫总是个很善于察言观色的人,随口就问了一句:啥事把你愁的。

张副县长就说了儿媳妇的事。卫总看了一眼刘昆,笑着说:我以为多大事,你找刘县长早办好了。

张副县长有点尴尬:自家的私事不好麻烦领导。

当天晚上,卫总安排在一起吃饭,张副县长是直性子,喝了几杯酒,又忍不住提起了儿媳妇的事,刘昆只是笑不接话。卫总却在一旁烧火:张县长,只要刘县长愿意,我保证你儿媳的事三个月内就能办好。

许是酒喝多了,也许是儿媳妇的事太糟心,张副县长瞪着眼睛说:刘县长,只要你帮了老哥这个忙,老哥就是你的人,向老人家保证,你指哪我打那!

这个时候,刘昆才说:老哥你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