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都在打探消息(1 / 2)

名利尘烟 抠叔 1014 字 4个月前

你这是干什么?刘昆一下觉得血全涌上的脑子,忙不迭的从座位上过来,一把拉起了马主任。

马主任说:县长,我是从咱们县最穷的那个地方出来的,为了考上大学,高中我复读了三年。为了供我上大学,我的弟弟和妹妹,初中毕业就不上学了。我上学欠的债,工作的第五年才还完。所以努力工作,努力上进,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

宋书记在的时候,我就是后备干部之一,麻烦县长一定帮帮,给我一个进步的机会。马主任说着,眼睛里竟然有了眼泪。

刘昆叹了一口气:你这个马主任,不知道男儿膝下有黄金吗?跪天跪地跪父母,怎么随随便便就这么做,你年龄比我大,不是折我寿吗?让人看见成什么体统。好了,下午的常委会,不是讨论干部调整的事,你也不要见佛就上香,进庙就磕头,只要好好工作,组织上会考虑的。

硬是劝走了马主任,刘昆的心却静不下来了。他想象不出来,假如他换成了马主任,这低头折腰软膝盖的事,自己能不能做出来。

下午的常委会,开的异常顺利,无非就是传达市上的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县上的工作,常委们对干部交流的事表个态度。这种务虚的事情,是不会有什么不同意见的。等刘昆回到办公室不到半个小时,电话就响个不停,座机上还没有说完,手机就会接着响起。除了问候,都是拐弯抹角的打听常委会的会议精神,时不时研究干部调整事宜。

按规则讲,常委会的讨论事项,通常应该是限定在一定范围内知情,特别是牵扯到人事任免的事,正式通知前都应该严格保密。但国人的习惯越是保密的事情,越是好奇,总要想方设法拐弯抹角去打探,哪怕这些事和自己没有一点关系。自己知道了,还不罢甘休,还要加上自己的主观臆断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去分析推断,然后在合适的机会吹嘘一番,显摆自己多有能耐。但凡是两个人以上办的事,哪怕是当面赌咒发誓,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有各式各样的风声出来。当然有的时候,也可能是有意放出话来听一听风评,但更多的时候,熟悉体制内情况的人,总会从一些不同寻常的蛛丝马迹推测出个大概,马主任这就是特例。

电话吵的刘鹏有些心烦,可是不接又不行,就在电话上支支吾吾嗯嗯着,电话是办公用的,自己就坐在办公室里办公,不接说不过去。

好不容易到了快下班的时候,常亮打来的电话,依旧那副大大咧咧的样子:晚上想吃什么?

刘昆说:还没有想好。

常亮说:我过去接你,我估计你的身上没有一百双眼睛,也有八十双盯着你,还不如找个地方清闲去。

刘昆心里一动:那我们上关口镇杜老汉那里去,我就不相信这些人眼尖腿长鼻子灵,能找到那里。

因为冬季结冰,杜老汉的池塘里只有山泉水流过的那一块还能看见水面,所以钓鱼的人很少,几乎没有什么生意。来了关口镇,陈红梅是必须要来的,当然也免不了周大毛。让杜老汉煮了一锅野猪肉焖玉米,四个人坐在热腾腾的土炕上,还用冰糖桂圆枸杞子在火炉上煮了一壶黄酒就闲聊起来。

路上的时候,常亮就说起了常委会的事。常亮说:干部交流这是好事,咱们西川人,也应该走出去开开眼界。有些乡镇上的同志,从参加工作到老了退休还在一个地方,你让他让那开阔眼界。现在的怪现象是,城里的不想去乡下,乡下的挖空心思削尖脑袋朝城里钻。不知道你发现没有,乡镇上的干部,家都在城里。县上的干部,有能耐的家都在市上。说句不好听的,自己都不想待的地方,还有多少心思去认真工作?

还有一个,越是小的地方,越没有秘密。就拿我们公安局来说,虽说是三番五次的强调工作纪律,但走风漏气的事还是经常发生,有时候是无意的,随口说上两句,有时候也不排除故意行为。县城就这么大,人口就这么多,要是有一根足够长的线,七大姑八大姨的都能串在一起,简直是冻鸡饭,而且全局,常亮一边开车,一边嘟嘟着:他们的事我不去管,还是先管好自己的事吧。唉,对了,那个跳楼的事,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几个小混混,可能跟那那个姑娘拍了照片。事情发生后,有一个的市藏了起来,我们正在抓紧找。

吃饭的时候,陈冬梅有意把话题向干部交流调整这个方向引,却让常量怼了回去:吃饭就吃饭,别扯工作上的事。陈冬梅没有说话,周大毛却说:我说常大局长,现在天州市上上下下,谁不在说这件事。你不说就能堵住别人的嘴吗?

刘昆发了话:也没有什么能说不能说的。市上开会,要在全市推行干部交流制度,西川是试点,正在方案起草阶段,交流谁不交流谁,怎么交流,都是未知数。

周大毛说:你说的没错,问题是方案是死的,人是活的,反正框在这个里面的,都会不自觉的去对号入座,这是难免其他人关心了。还是现在的我好,按时上班,干活拿钱。

因为常亮堵了陈冬梅的话,陈冬梅无话找话:有机会还是要回去,整天忙的跟狗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