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李斌变了主意(1 / 2)

名利尘烟 抠叔 1034 字 4个月前

刘昆妈住院,还是张畅送到医院的。

老太太这几年经历挺复杂的,身体本身就不怎么样好,因为暖暖的事,硬撑了几天,终于撑不住了。头天晚上刘昆打电话时说是不大舒服。刘昆就说,不舒服就上医院看看。老太太说:没有什么大问题,可能是这两天累了。

刘昆来市上开会的这天早上,老太太起来后说是胸疼的厉害,全身直冒冷汗,头也晕的厉害。张畅看老太太眼睛都不想睁,脸色苍白,就打了120送到医院。初步检查,医生怀疑是冠心病,就住了院。

等所有的住院手续办好,张畅才给刘昆打电话说了,这个时候的刘昆刚刚开完会,正朝外面走,本来是要急着上医院的,结果又让组织部让留下来谈话。

刘昆着急着要去看母亲,看组织部长不表态,就对李斌说:要不等一会再说,我先上楼去看看。

到了这个时候,李斌才感觉到自己有些心急了:都到这了,我们一起上去吧。就让司机去买礼品,刘昆趁机又给张畅打了电话。

张畅听刘昆说还有人上来,就给老太太说:来人了,我先出去。所以刘昆他们进来的时候,只有老太太一个人在。

这种情形,李斌眼见着是不好意思硬拽着刘坤回去了,只好说:要不这样,你让你的司机过来,我们先回,我再考虑一下,如果要开会的话,及时联系。

刘昆本不想回去,可刘昆妈却说,我没有什么大事,只是头疼而已,你有急事,还是先上班,我自己能照顾自己。

刘昆还是选择了回西川。但无奈之中,还是给暖暖的母亲打了电话,让她过来先陪老太太两天。

回西川的路上,李斌一直在闭目沉思,再没有和刘昆讨论开不开会的事,路过县政府,刘昆要下车,李斌说:来我办公室吧。

实际上,一路上李斌的脑子里并没有闲着,他在反复斟酌开不开会的问题,考虑的结果是没有必要为这些事冒这么大的风险。万一让市委抓了典型,那影响的不是眼下的局势,对自己的将来也会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再说了,开会去了三个人,会上反复强调不准突击调整干部,就连部长都不明确表态,只要常委会上有人说了市上的要求,出了问题那就全是自己的。自己本身就是外来干部,在当地又没有打断胳膊连着筋骨肉相连抹不开的血缘关系,犯不着为他们担这么大的风险。再说了,又不是我不同意调整,是市上的要求,无非就是达不到目的那些人把东西退了而已。留着青山在,还怕没柴烧吗?所以他想改变策略,不管干部怎么交流,就他和刘昆而言,刘昆是不可能交流走的,代县长的还等着在人大会上通过呢。自己虽说在西川工作了两年,可当书记,也不过是才一个多月的事。所以,面对的趋势只有两种,一种是如果交流到他们头上,他走的可能性要大于刘昆,一种是其他人交流,他和刘昆都不会动。而且这种概率的可能性要大的多。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他走了无非就是搞个秋后算账,那些上了名单的人,事情办成了,自然就完成了交易。事情没有办成的,分别情况对待。如果是第二种情况,那办这件事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无非是延长了一段时间。但不论哪种情况,显而易见的是,眼下班子的格局肯定要打破,那么这个时候,和刘昆对着干,就是最不明智的选择。如果说压着把会开了,把调整名单通过了,不仅仅是存在有人会向上级反映的可能,更主要的是会给别人留下口舌,如果说在干部交流的过程中,再出现一些不确定因素,那自己就完全失去了主动权。所以再三斟酌的结果,李斌决定暂缓开常委会,全力利用干部交流试点这个机会,精心打造出一个更适合自己施展才华的团队。

所以李斌一开口,就完全换了一种态度:医院的时候,我的想法有点鲁莽了,还是按市上的意见办,全力处理好干部交流试点。我的意见是下午就召开常委会,传达市上的会议精神,组织部连夜制定干部交流实施草案,明天上午就召开全市科级干部大会,做好思想发动工作。嗯,会议的规格,咱们也提高一点,你主持,部长宣读草案,我讲话。你看这样办如何?

刘昆不明白李斌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一百八十度的转弯。但他内心的警觉性还是有的,脑子一转就说:没有问题,按你意见办。

两人统一了想法,刘昆临出门的时候李斌又说:这事有点急,你家里那边也麻烦。要不这样,让办公室先派个人去。明天上午开完大会,你就抽空回去看看。

刘昆说:谢谢书记关心,我会安排的。

刘昆回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是给张畅打电话询问母亲的情况:我让小铃铛姥姥去了医院,先帮着看看。我这面下午是常委会,明天早上还要开科级干部大会,走不开。需不需要打发个人过去帮忙看一看。

张畅说:安顿好你妈我就回来了,要给小马驹喂奶。检查结果还没有出来,听大夫的言语,可能有点麻烦。家里的事你别管了,送饭什么的保姆多朝医院跑跑。其它的等你回来了再说吧。

安排了家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