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唐衡之说情(1 / 2)

名利尘烟 抠叔 1047 字 4个月前

也不知道什么人传的,说我们几个关系走的近。有人就找我,想问问西川的曾为民下一步如何处理。

刘昆要说话,却被唐衡之制止了:我己经挡回去了,一个县委书记犯点小错误,不是反省自己,而是想走门路,托关系,四处打探消息,这本身就说明作贼心虚。

毛丽丽扯了扯唐衡之的袖子,却被唐衡之怼了回去:不就是你拐了不知道几个弯的表哥吗,你一个当律师的这点是非观念没有吗?

毛丽丽有些抹不过面子:姓唐的,你凶我。说好的亲不够爱不变呢?

行行行,回家了我给你行个三跪九叩的大礼。一码归一码,我们先说正事。唐衡之要抽烟,又被毛丽丽抢过去:儿子三岁再复吸,你赌过咒发过誓的。

唐衡之摇了摇头:不过,我和你说几句,也许我这个旁观者看的比你清楚些。成立整顿办公室,貌似刀举的高,实则是无奈之举。无非是告诫一下那些不守规矩、不思进取、不知进退的人,别忘了本心和本分而已。当然,抓几个不长眼睛的祭祭旗是必须的。法治社会,还是要靠基本完善的吏治体系来管理。所以,这个工作深不得、浅不成,分寸极难把握,就拿曾为民的事来说,表面上只是一个狂妄自大、不守规则的事,可老百姓放炮庆贺说明背后肯定不是那么简单的,可这种事凭你一个临时机构能办明白的吗?肯定不是。

与其说两头受气,不如说四面树敌。吏清是多少朝代多少人都在研究的事儿,可有多少人真能做到淡泊名利?人性的贪婪,只要有合适的温度就会生根发芽,朝朝代代莫不如此。

现在三十多岁的人,都是从物资贫乏那个时代长大的,亲身经历、体验了社会由穷变富的过程,同时也渴望自己的生活更好,这本身没有错,错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太多的人迷失了自我,对金钱不是用正当的行为去创造、而是用无所不及的手段去掠夺。你不是先富起来了吗,我吃点喝点你的有什么不可以,你不是求我办事吗,小恩小惠小意思有什么不可以?久而久之,烟搭桥,酒铺路,色为乐,财挡灾,礼多后门开,情到客自来就会成为风气。虽说不是全部,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老鼠会毁了一锅汤的。

但有时候,一块砖可能会毁了一堵墙也会阻止一堵墙的倒塌。说到底,你现在工作上的进退两难,还不如说是对你人性的一场考试,要么同流合污、沆瀣一气,要么坚持原则和正义。让你做这些事,肯定是加固基石的。所以,我认为你没有退路,只有奋勇向前一条路。

个人的看法,正人先正己,借东风,做实事,宜精不宜多,漂漂亮亮做上几件领导满意、同事赞许、百姓高兴的事,足矣。所谓敲山震虎、杀鸡儆猴而已。

唐衡之侃侃而谈,刘昆点头称是,而周大毛依旧是那副混不吝的样子:唐哥,你还不如去党校当老师呢。或者去干昆哥事,肯定干的更好,思路清晰的很吗。

本来心情平和、努力工作的刘昆,工作稍有变动,就无疑陷入是非的漩涡之中,水书记、吴秘书长、张畅、唐衡之以及办公室几个人的话,接触到的人和事,让刘昆不得不想一个问题:我到底该怎么做,或者说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路。看着刘昆远去的背影,毛丽丽说:哪有你这样办事的。唐衡之爱怜地摸摸她的头:傻瓜,还有比这漂亮的办法吗?

回家的路上,刘昆收到张畅的信息,没有字却只有一个问号。按时间,应该是还在火车上,刘昆连忙回了过去:到哪了?

张畅的声音有些疲倦,听简里还有火车疾驶的声音:刚出蚌埠,你在干吗?

刘昆说刚和唐衡之喝完茶,回家的路上。张畅嗯了一声,说早点休息。刘昆没有在意,以为是火车上噪音大睡不着而己。而挂了电话的张畅却是思绪万千,不能自已:难道说自己真的放不下这个人了吗?

按照自己原来的思路,挥洒上十年的青春,积累上一笔财富,找个陌生的地方改名换姓度过余生。她相信,凭自己的能力,就是摆地摊也能养活自己。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几年时间,官越当越大,钱越存越多,可心里却越来越空虚,就是权可倾朝、富可抵国,做为一个女人,又能如何?特别是遇到刘昆以后,这种感觉越来越明确,自己需要一个正常女人的生活,有个能安放灵魂的家,有个能托付一生、知冷知热的丈夫,有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这才是一个正常女人应该有的生活。

但愿天不负我吧,这回能给我一个孩子。张畅不由抚摸了一下自己平坦、富有弹性的腹部,到时候我们娘俩一起去浪迹天涯。

与此同时,刘瑞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前婆婆打来电话,说是孩子腹泻高烧快四十度,现在在医院打点滴。没有等婆婆说完,自己就问清地方跑了过去。

孩子打着点滴,看见刘瑞只是动着嘴皮叫妈妈,连小手都无力抬起。前公婆都在,还有前夫和他那个妖精一样的老婆李丽珍。

婆婆说着原因,上午吃了他爹买来的反季西瓜,就开始上吐下泻,不知道是食物中毒还是肠胃感冒,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