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反思与问计(1 / 2)

碧绿的清江水日日川流不息,以她博大的胸怀和无限的包容孕育着沿岸的万千百姓。这是大自然给予人们的恩赐,因此称之为母亲河。

然而,人类的不断繁衍终究会给大自然带来相应的负担,清江也不外如此。只有找到新的出路,西岸的渔民才不会再为争一块水域而大打出手。

当沙丁村的汪顺一下子带着好几百号的西岸渔民来到茂州的招工处报到之时,招工管事终于认可了他的能力。于是双方一拍即合,西岸渔民总算是找到一条谋生的出路。

有了汪顺的鼎力加盟,皇家园林建设工地迅速解决了用工荒的问题,这小子也终于夙愿得偿,被派往荒州等地大肆招揽建筑工匠,再也不用卖苦力了。

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到了茂州知府李夏升的耳朵里,令他受到了莫大的启发,他不禁反思自己在平时处理政务的时候,到底有没有想过用类似的办法去解决一些官方手段解决不了的棘手问题。

触类旁通,能让一个勤于思考的人迅速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李夏升在思考这些的问题的时候,又情不自禁地想到了一个人,就是身在烟霞山的小侯爷楚良才。论起触类旁通的本事,这位小爷才是高手中的高手。

通过这一两年时间的接触,李夏升深感小侯爷楚良才的过人之处。别看他平时总是待在烟霞山不曾出门,可无论把什么样的问题摆到台面上,他都能根据自己的判断给出一个客观的解决方案。

同这样的人相处久了,无形当中能够学到许多处理问题的逻辑和思路,李夏升一直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来看待。只是他太忙了,想等哪天他空闲的时候再谈这个问题,恐怕就是遥遥无期了。

于是,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又把茂州目前遇到一些州城发展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归纳了一下,趁着休沐日,再一次前往烟霞山无忧庄园问计。

……

身在烟霞山的楚良才不会想到,知府大人李夏升只是因为一起招工事件引发的反思便又惦记上他了。

最近这段日子,他是五道岭和工业区两头跑,忙得焦头烂额。工业区这边钢铁厂刚刚上马,他就把新建化工厂的事情提上了日程,这些都是他未来工业布局的重中之重,一刻也不能耽误。

而且钢铁厂上马以后,与钢铁熔铸息息相关的军工产业终于不再是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的理论研究,而是能够迅速进入实物研发阶段。

对于别人来说热武器的研究或许需要经历无数次的试验和迭代,但他却有着一整套完整的设计资料,而且他本人最为熟悉和了解的也是这致命恐怖的国之重器。

一直以来,楚良才都想把热武器的量产当做自己手中绝对的杀手锏,如今总算是看到了希望。不过除了成熟的钢铁技术之外,化工产业的推进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他虽然心情急迫,但也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展开自己的布局。

钢铁工业的上马,产业基础已经铺就,一系列与之相关的下游轻工产业就完全有条件开展了。但这些产业楚良才并不打算放置在烟霞山内部,因为从白云涧到五道岭这百里距离根本不足以容纳如此之多的产业。

在楚良才的意识里,还是那个最基本的判断标准标准:把技术含量低的,未来一段时期内就可能被淘汰的产业,统统都推向烟霞山之外,烟霞山只需要把控命脉产业,以及更为重要热武器产业。

就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申州新城目前还是一片荒凉之地,短时间内不可能上马工业项目,那就只有茂州可以作为接下来的第二战场了。

轻工行业明细分支广泛,大部分的分支产业技术含量不高,而且基本上都是贴近老百姓衣食住行的产品,批量生产容易,经济效益可观,完全可以大力推行。

然而,令楚良才感觉到烦恼的仍旧还是人才问题,虽然烟霞山内部已经有了一些人才基础,但显然现在的人才使用规划还是太过简单,完全不能发挥出全面开花的作用。这和烟霞山工业基础薄弱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到现在似乎也该进行一番整合了。

就在楚良才因为下一步产业布局和人才分配问题而烦恼的时候,侍从前来通报消息,茂州知府李夏升来到烟霞山拜访他。于是便暂时把这些问题搁置起来,回到无忧庄园和李夏升见面。

简单寒暄之后,楚良才方才明白这李夏升来找他居然是问计来了,而且拿一个穷小子机缘巧合当上包工头的故事来举例,想要通过民间开发的方式解决一些茂州府衙层面难以解决的问题。

这个思路当即令楚良才眼前一亮。有时候一个人的神经绷得太久又得不到释放,很容易产生思想僵化,处理问题的时候就会钻牛角尖。跳出问题本身,换一个角度或者换一种思路去思考,往往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这个道理。一直以来,楚良才都轻视了如今这个世界里人们的能量,他们或许没有经历过像自己一样完整而又系统的科学文化教育,但他们当中的某些人或者某些方面就是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