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京州来人(1 / 2)

没有人会吝啬成功时的喜悦,但总有人在拒绝胜利时的招摇。

当茂州知府李夏升在众多百姓的拥护下走上新建的跨江大桥桥头之际,楚良才和他的特种小队、园区工匠、军工士兵以及工程建设时各种诡异的装备,甚至包括沿途架设的电线等等,都已经悄然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横陈在清江之上的巨桥似乎凭空而起,又或者原本就在那里。

李夏升和他的茂州城百姓是该庆祝的,从此他们外出不必再走东岸的小官道,因为大官道近在咫尺。

西岸的渔村百姓也在交口称赞,虽然他们不是茂州人,却因为一座大桥享受到了茂州带给他们的便利和机遇。

然而无论是茂州百姓还是西岸的渔民,他们大概不会知道,推动整个大桥建设的楚良才早已消失在公众的视野,烟霞山里有更多需要他去追寻的目标,工业兴起的脚步才刚刚迈出去,远不到停歇的地步。

对外而言,大兴睿德十九年初冬,茂州城终于打开了对外接驳的便利窗口。有心思活泛的聪明人已经把主意打到了清江西岸大片广袤的土地上。

不仅是茂州城里的有心人,还有上游六七十里外的荒州商贾,甚至远在数百里之外的京州权贵们。

因为早在茂州城大建工厂,大肆招商的时候,锦绣商会就把茂州出产的新奇商品送到了大兴各地的上流人物手中,让它们成为奇货可居的诱饵。

茂州西城大片被高价置换的豪宅可不全是商贾所为,其中掺杂着多少异地权贵们的用心布局,商人往往更看重眼前的利益,有谁会真的甘心接受茂州府衙规定的建厂即常住的霸王条款呢?

事实往往巧妙在于,有了诸多有心人的借机参与,反而成为一种无形的推动力,真真假假裹挟在其中,茂州城成为了最终受益者,李夏升的城建规划才得以顺利实施。

当然,茂州城有楚良才和赵羽桐在背后大力推出的东郊工业区,有锦绣商会大手笔打造商业门面,茂州城之于外部吸引力是显而易见的。

更何况,在跨江大桥建设期间,那么多新奇未见的高端设备出现在建筑工地,短短数月时间就能完成一座钢铁大桥的建设,有心关注的人不会真的看不见,而是会装作看不见,并且还会更加坚定在茂州分一杯羹的信心和决心。

眼下桥都通了,一块大蛋糕可不就已经呈现在眼前了嘛,否则为何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去修一座桥?真的只是为了通官道方便吗?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不久之后,形势果然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京州来人了,而且来的还不止一个,这些人似是有官员身份,但却客居在茂州城西城新翻修的民宅里,不知道有什么目的。

但是随着京州这些神秘人物的到来,茂州府衙和上游的荒州府衙竟然在同一时间得到了朝廷密令,有关于茂州城外清江西岸绵延百余里的土地将会单独分割为一个行政区,茂州、荒州任何组织和个人均不得染指。

在新的行政区划分明确之前,清江西岸的渔民村落暂由茂州府衙负责临时管辖,允许百姓迁出但不允许外人迁入。

这是有人在圈地了!而且因为密令来自朝廷,其中细节和缘由全都不得而知。但是刚刚从京州来到茂州的这些人最近却频繁出现在清江西岸,他们每天都会在清江西岸大片荒芜区域内走来走去,似乎还在测量着什么。

这种诡异举动立刻引起暗处的有心人注意,无奈从官府那里得到的消息实在有限,只知道朝廷要新建行政区域,其他消息一概不知。而且这些神秘人人对于前来打探消息的人相当警惕,但凡有人问起就是八个字:执行公务,无可奉告。

既然消息的来源是朝廷,那么有些手眼通天的厉害角色便迅速把消息传向京州,企图通过京州的关系探听到切实的答案。

这种情况持续了好多天之后,京州来的神秘人突然间又闭门不出了,其中有几个人离开之后,却是直接出城奔京州方向而去。

此后,茂州城中悄然涌起了又一股买房热潮,城西大面积的民宅区域内,只要有人愿意出手,几乎没有卖不掉的房子,但茂州府衙的置换政策却是没有变化,因此房子的价钱也是蹭蹭蹭地往上涨,这倒使得一部分房主开始待价而沽了。

民宅价格的快速增长无形中造就了许多的有钱人,那些原本在茂州城拥有三五间居所的百姓们一夜之间全都变成了富家翁,因为官府为他们重新在西郊规划的居民区如今已成规模,只需要卖房所得的少量银子就可以得到不亚于原先老宅的面积,何乐而不为。

而老百姓手里有了钱之后,许多人便尝试着在茂州城里寻摸一点挣钱的营生,年龄上符合要求的几乎都去了东郊的工厂里做工,又不耽误晚上回家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挣的钱也不老少,生活水平也就越来越好了。

尤其到了休沐的时间,城里的商业街人头攒动,比之以往的元宵灯会都不遑多让,大街上各式各样的店铺更是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