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烟霞学院(1 / 2)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

猫了一个冬天的百姓们即将扶犁开耕,在新春的土地上播撒下希望的种子,以期秋高气爽时获取一年的生存保障。

而今天时、地利、人和均已具备,意气风发的皇太子赵毅恒自然计划着要在农业领域率先掀起一股强有力的改革之风。

礼贤下士向来是为帝王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这一点久居太子之位的赵毅恒自然深得父亲赵泽贤的真传。

因此当赵毅恒把目光投向烟霞山,一封由他的亲手执笔的求援信迅速完成,不日快马加鞭送到了楚良才手中。

良才吾弟明鉴:烟霞一别已数月余,兄念弟之情尤甚。今父皇已禅兄于天命之权,为期一年,时顾天下百姓农耕将起,祈弟赐兄烟霞良种,多则益善,兄遣司农王秋实承授抵京,后传播于天下黎民,弟之济世恩德兄感激不尽,翘首西山以拜。兄赵毅恒顿首!

收到太子的亲笔书信后,楚良才吓了一跳,想不到老皇帝赵泽贤竟如此雷厉风行,同时也不难看出赵毅恒雄心勃勃的治国决心。

眼下茂州的发展即将全面开花,楚良才正愁这农业推广之事自己无暇分身,太子这封来信可谓正中下怀。有了太子的强力推动,大司农王秋实全力辅佐,农业推广之事可是比他出面效果好得多。

没有丝毫犹豫,楚良才叫来早已收到诏令的王司农,细心叮嘱一番后,大方开启了无忧庄园背后的秘密岩洞,并将岩洞中储存的大量农作物种子分批分类运出来,交由王秋实接手运回京州。

王秋实没有料到烟霞山竟有如此之多的粮种储备,惊喜之余马上请求茂州知府李夏升紧急从其他州府调集了数十辆马车参与运输。

待全部全部运输完成之后,细算下各类粮种总数竟然达到了整整一百车,这还不算楚良才留下的必要余种,可见这五六年的时间里烟霞山建立的底蕴。

送走了王秋实的运输车队,楚良才和赵毅恒双方算是皆大欢喜。

楚良才暂时从农业推广领域中解脱出来,今后烟霞山的农业种植一方面将作为烟霞山自给自足的粮食保障,另一方面将成为培育高品质良种和培养农业专家的实习基地。

而赵毅恒的锐意进取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稍稍缺乏了一丝稳重,但妙就妙在老皇帝赵泽贤目前是让而不退,起码在这一年里这种权利的保障是足够牢固的。

……

视线回到烟霞山。

从短暂假期中归来的研学堂学子们,意气风发地带回了远超之前人数两倍有余的新鲜血液,而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全部都出自寒门家庭。

彼时的研学堂别院,校区建设趋于完善,已然初步具备了一座常规学校的基本条件,因此楚良才经过慎重考虑后,正式将研学堂别院更名为烟霞学院,而老夫子庄道临则作为烟霞学院的首任院长,从此走上他人生中最为精彩的光辉时刻。

烟霞学院的成立,标志着以烟霞山文化体系为根本的新式科学教育模式正式开启,从小一到高三的十二级学本知识结构设置成为新学员的必修课程,由庄道临、庄梦蝶、赵羽桐以及特种小队十六名成员担任专职老师,学员暂时只有一百九十六人,分成四个班级。

老师团队在教授学员基础课程的同时,自动成立研修班,加上特种小队其他成员组成的夜校班,则统一由楚良才作为导师,努力向更高学级拓展。

有鉴于学院目前闲置较多,楚良才找到茂州知府李夏升发出告示:凡茂州籍百姓,年十岁至十五岁之间,不论男女,均可在茂州府衙报名,而后前往烟霞山烟霞学院求学,食宿等全部予以免费。若年龄超过限制者,年十六岁至二十四岁者,如有一定学习基础,同样不论男女,可酌情予以录取。七日为限,过期作废。

正所谓眼界决定高度,格局决定人生。

楚良才授意府衙的招生告示贴出去以后,效果竟远远不及招工告示来的火爆。

其实这倒不难理解!平民百姓们往往只看重眼前的利益,十到十二岁的孩子基本上已经能够帮着家里干活了,怎么肯舍得放他们出去逍遥自在。更不要说十六岁到二十四岁的,那都够上招工标准了!

到后来,仅有一些家庭条件较差的,肯把家里干不了重活儿的女孩子送来;还有少数家庭条件比较殷实的,且家里孩子较多的也不介意送出来一两个;这还都是十岁至十五岁之间的孩子,至于十六岁至二十四岁这个年龄段的大孩子基本上寥寥无几。

当然,有眼界低的也就不乏眼界高的。茂州知府李夏升可不就在第一时间把自己的儿子李鹏飞和女儿李玉珍的名字给报上去了,府衙里其他主簿、衙役等得知消息后也纷纷效仿起来,那些富裕家庭中见识广博、消息灵通的聪明人也都悄悄地给自家的孩子报了名。

除此之外,大概就只有东桥村里正老郭头儿家的二小子,业已在官营建材厂上了班的郭春华是个另类了。

这位开年二十二岁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