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三十多的人了,还滑泄(1 / 2)

撤军返回冀州的路上,刘彦有时候也不禁感叹一声时间过得飞快。

离开冀州时也不过才阳春三月的时节,待得回去的时候,平原郡的小麦已经可以收了。

金黄的麦穗在田地里随风浮动,风一吹,金色的麦浪翻涌。

“折腾了这么多年,总算是能有那么几次是收成好的时候。”

刘彦骑在马上,心情颇为不错。

“今年北方的收成确实不错,应当算是丰年了。”

“近些年天灾不断,百姓耕种一年,有时颗粒无收,似今年这般确实不多见。”

郭嘉点了点头,眼中也是带着一丝喜悦。

丰年对于百姓而言可以保证自己不会饿死。

而对于诸侯而言,却是可以不必为军粮而发愁。

不过,兖州仍旧是个大问题。

连年战乱,十室九空,仅剩的一些百姓也很难耕种。

毕竟,你春天播种下去,秋天的时候是不是你收就很难说了。

近两年,冀州因为仁政且少有战乱的情况发生,招募了不少隔壁州的流民。

其中就有不少兖州、青州人。

而河内的人也大多是当年为了避难,而从司隶跑过去的。

“此番回去,怕是又要被元叹他们折腾了。”

刘彦摇了摇头,脸上满是愁容。

这次青州被他拿下,再加上兖州的各种隐患,少说也要一两年的时间来进行稳固。

地盘不是打下来了,就是你的了,而是需要治理,增加自己对于这片区域的掌控力度以及影响力。

说白了,就是拉拢民心!

而在刘彦率军返回冀州之际,徐州战况也在激烈地进行着。

袁术虽然能力一般,水平有限,但身为袁家嫡子,获得的扶持也是最大的。

在手下人的帮助下,哪怕陶谦文武兼备,也扛不住袁术的人海战术。

接连战败的陶谦,先后丢掉了下邳国南部以及广陵郡全郡。

如果没有外力加入,陶谦丢掉整个徐州也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没有如果,就在陶谦苦于干不过袁术之际,刘哥如同一束光照进了阴暗的下邳城。

下邳

因为接连战败,原本雄心壮志的陶谦此刻被打击得体无完肤,整个人看起来老了十岁不止。

“唉,诸位啊,袁术势大,并且夺取徐州之心坚定,我们该如何退敌啊?”

陶谦神色忧愁,目光看向麾下的文武,眼中满是希冀。

“使君,要不割地赔款吧?”

“反正下邳南部四县以及广陵郡都已经丢了,倒不如直接送给袁术,也让其名义上好听一些,到时候再赔一些钱粮给他,想来应该能够暂稳局势。”

“我们做出此等退让,袁术必定会暂息兵戈。”

王朗拱了拱手,提议道。

没错,这个王朗正是演义中被诸葛亮骂死的那个王司徒,以及在江东被孙策打出来的那位。

只不过由于蝴蝶效应,他的人生也发生了转变。

本应该去会稽当太守的他,因为袁绍占据了江东,如今也只能继续依附在陶谦帐下。

“景兴...你没有说错吧?”

“他打了我们,我们还得给他钱?”

“广陵郡和下邳四县我可以全了他的名义,但给钱是万万不能的。”

陶谦脸色一黑,但碍于王朗的名气,也没有过于斥责他。

“主公,此前刘备从青州战败,如今正在东海郡,不如将他调来,让其驻扎在下邳南部,为我们抵挡袁术。”

陈圭拱了拱手,对着陶谦提议道。

“刘备?”

“这刘备能行吗?”

闻言,陶谦面露迟疑之色。

刘备他是知道的,无论是在幽州还是在诸侯讨董的时候,他与刘备都有过交集。

但是交情不算多好,只能说是脸熟,知道有这么个人。

“这...这刘备应该可以吧?”

“我听闻他师从卢植,麾下又有不少精兵猛将。”

陈圭皱了皱眉,也有些拿不准了。

“我怎么听闻,这刘备三十多的人了,还滑泄呢?”

这时,一旁的糜竺憋笑道。

“咳咳...子仲是从何处听来的?”

陶谦尴尬的轻咳两声,好奇地问了一句。

滑泄,就是古代人口中的大小便失禁。

“呃,明公也知道,在下经常到青州经商,不久前吾弟子芳曾告诉我,他在齐国的时候,听到的坊间传闻。”

“这刘备在攻下齐国临菑之时,曾入住过刺史府,据刺史府下人所说,刘备夜里没憋住,就在茅厕门口滑泄了。”

糜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