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上马中国风小区(1 / 2)

直接在村子里盖一个小区,让全村人都住上城里人那些个大房子,高楼。”杜景长篇大论,先铺垫问题,后提出上马小区。

而在座的村委会干部在听完杜景的话,全都沉默了,你看我我看你,都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

建小区?

我是不是听错了?

“小杜村长,建小区是可以解决你刚才说的问题,但是我们这点钱估计不太够吧。”村文书杜俊平表示质疑。

“还有啊,你把钱拿去建小区,得经过全村村民的同意,我们几个估计做不了主。二伯杜俊明发言表示这个方案不合适。

其余干部没有说话,但心里的意思估计和杜俊明,杜俊平想的一样,这个想法太理想化了,对他们来说不实际。

一是没有那么多钱,就两千来万估计建着建着就没钱继续了,二是村民不会同意,不同意的想法也很简单,那就是不公平。

危房改造款,每户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家还没有,如果这钱都拿去建了小区,那么分房的时候怎么分呢?

面积分少了的人,觉得我就少了一万,看到人家的面积大,就觉得不公平。

面积一样的,觉得自己当初危房改造款多一万,为什么建筑面积是一样的。

杜景也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后,早有预料的说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我是打算这样的,危房改造款一下来,就按照名单一家一户分发下去,先把这笔钱送到村民的口袋里边。

“建设公司那边我先联系好,等他们给出预算,我们根据预算进行集资,每户规定要出多少钱。”

“但是呢,每户可以出多出少,可以出三万,也可以出五千,少的钱,由公司来垫付,等养殖公司那边产生了收益,我就从大家的分红里叩,然后把这笔钱还了。”

“这样可以保证其最大的公平性,当然,没有入股养殖公司的人,我是不会帮其垫付的。

其实回来的时候,杜景也想过自己去建小区,但许静父母这两个亿也有一部分是以公司股份抵押的方式去借来的,所以这个钱有一部分是属于集体的。

另一方面,就算自己拿钱建好了,村民都不愿意花上百万买小区的房子,毕竟这个小区的建造成本就达到了四个亿。

有一百万,村民想的绝不会是买小区房子,宁愿自己建新房子,或者直接跑县里买房子定居。

而杜景总不能建好了免费送,或者低价送,要不然自己就欠了许静父母两个亿。

“公司垫付,公司有这么多钱吗?”杜金林在后边开口说道。

“有,这次去泉城,我去见了泉城银行的董事长,也是我的岳父,我以公司股份抵押的方式,借款两个亿。杜景如实说出来自己用公司借到两亿的事情。

2亿!!

全场顿时陷入沉默,每个人都被这天文数字惊的天都暗了。

杜金林更懵了。

他知道自己孙子谈了个女朋友,但他不知道他女朋友家这么牛逼啊。

我得个乖乖艾。

这一会得好好问问。

“小杜村长,你有这2亿,为什么不自己建呢?”妇联主任李秀芳忍不住问道。

这两个亿严格来说是以公司的利益去借到的,之所以借这两个亿,一方面是为了建小区,另一方面,就是为了养殖扩大规模。杜景神情认真的像大家解释道。

“那为什么一定要建小区呢,为什么不可以自建房,每户人建个三层小洋楼,够住很多人了,这样花的钱也少,对村里人的负担也少。”

“是,建小区是公司垫付是没错,但是村民实际上是背了这个债务的,就跟背了房贷一样,虽然这债务不用他们还,直接从分红里叩,然后用来还这两个亿,可是村民集资参与养殖公司,不就指望分红过日子吗,你叩了去还钱,他们还拿什么过日子,我还是不同意全村集资建小区。”杜俊明言辞犀利的表示道。

他这一番话完全就是站在村民的角度上说话,不想让村民顶着债务。

杜景听完也觉得有道理,确实不能把分红全扣了,于是便作出调整的说道:“主任说的话是有道理的,也是问题的关键,那就这样,每次的分红会扣,但不会全扣,会留一些发给村民,让村民有钱用。”

说完,杜景继续说道:“至于小区一定要建,因为那是为景阳村长远的发展做规划,建小区,可以更好的利用村里的土地,腾出来的土地可以建更多的楼,容纳更多的人,也可以给养殖基地流出更大的扩大空间。

“这样,景阳村才有发展的空间,如果大家都建三层小洋楼,那么我相信,只要村民手里有钱,就会到处圈地建房子,老子建一个,儿子建一个,孙子建一个。”

“我们村的地本来就少,按照这么建,村里还能剩下几块地?”

“到时候村民没有地方建房子了,之前建的房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