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值了(1 / 2)

一个涉及到梁山未来的土地规划在王伦的阐述后,就没头没尾的结束了。

王伦把大家撂下就自己走了。

留下了大眼瞪小眼的一众头领。

这样做是王伦故意为之。

这次的土地变革跟以往朝代的土地法有两点最大的不一样:一是土地国有;二是不准买卖。

以前的帝王总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这个土字主指土地的管辖权,只要你的地契或者房契在手,朝廷基本上是不管的。只要不涉及到极重的罪名,朝廷是不会抄家的。现在可倒好,这土地直接就归国家所有了;二是这土地不准买卖,也就是说这土地会永远在农民手上,不管你是否乐意。

“林院长,你怎么看?”陆正言问林冲。

“我有什么好看的,”林冲笑着说:“大哥怎么说,我就怎么做。以前的时候大哥有一些想法和做法我不理解,纯粹是为了对大哥的尊敬在做事情,后来才发现,大哥总是想到两步三步之后的事情。到目前为止,大哥所有的判断都应验,大哥所有行动都能收到奇效。我还想什么?我要做的就是把大哥的计划给做细了,给执行好了。”

“大哥的仁慈之心,古今少有啊,令人惭愧。”陆正言感叹。

“古往今来,都说为百姓计,为百姓计,可真正为百姓的根子上考虑的,有几个人?”周昌感叹。

“以前我家也有不少地,都是从周围那些百姓手里面买过来的,那些百姓买有了地,就成了我家的庄客,后来我造了反,他们也没有了去路,现在也不知道生死,现在想来真的是惭愧。”史进感叹:“都说劫富济贫,我就是最富的那个,我不仅没有济贫,反而把那些穷人唯一的地给买了。”

“我家当时是因为给老母看病,就把地给卖了,结果老母没救过来,地也没了,我和妹妹没着落,才江湖卖艺。说来惭愧。”庞万春说。

“哼,我们在座的人都说胆子大,其实我看,胆子最大的就是大哥,心地最善良的也是大哥。这个政策是几乎站到了所有人的对立面,这天底下最善的事未必能得到百姓的理解,可大哥就是做了,我索超服,彻底的服。”索超瓮声瓮气地说。

“李司令员,你怎么看?”陆正言问。

“呵呵,我能怎么看?”李应笑着说:“我除了无条件支持还能怎么办?我和你们不一样,有那层关系在,不得不支持。不过,有一点你们注意了没?”

李应卖了一个关子。

“什么?”朱仝问。

“快说。”栾廷玉着急了。

大家都看向了李应。

“呵呵,我也是随便说说,不一定准确,最后还是要看总指挥的意思。”李应看了看大家,笑着说:“大哥限制了土地买卖,但是丝毫没说要限制经商。我们梁山要从地主手里面买土地分给农民,土地的税率定了之后还不能增加,那钱从哪里来?我想,只能从商税上来。如果我所料不差,总指挥是把大头压在商税上了。”

“大家知道,我李家庄既有大片的土地,又有大量的店铺。说实话,店铺的收益可是土地的十倍百倍。说来惭愧,我之前的思想和大家一样,没事就赚钱,赚了钱就买地,即便土地的收益远远比不上经商。但不知怎么的,就是想买地。这些也好,以后不打土地的主意,不和最辛苦的农民争利,老老实实经商,说不定赚的更多。”李应叹了口气说。

“是啊,我们这些人,怎么着都比农民赚的多,以后即便是交点税,还能剩不少,何苦要贪心不足?”朱仝叹口气说。

朱仝和李应以前就过的不错,这次说这话,也算是肺腑之言。

“士农工商,商在最末。大哥难道要提高经商的地位?”时文斌自言自语:“可这是和自古以来的政策相反啊,自秦皇汉武以来,就没人敢这么干过。”

“正是如此。大哥发了天大的宏愿,只有天大的改变才能完成。自古以来,哪个千古一帝不是胆大妄为之辈?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马某有幸,能为前驱,此生无悔矣。”马乘风感叹。

“都说完了?”郑大农起身:“我是梁山大学农学院院长,我也当了一辈子的农民,我们这些农人最好养活,只要有块地就能种庄稼,只要老天爷给点雨水,就能活。要是有地种,有粮食吃,谁愿意逃荒?当初跟老汉一起逃荒去东京的人何止20万,我们那一批人活下来的,不足两万,剩下的人都死在路上了。我们农民苦啊,过一次饥荒,就卖一次地,到了最后,地没了,人也没了。回过头来一想,只要不卖地,多少有点活头,但是一卖地,就是死路一条啊。”

“总指挥仁义啊,知道农民的苦,知道农民的难,还照顾农民的傻。把农民能想到的想到了,把农民想不到的也想到了。”郑大农瞪着眼睛,站起身来,义正言辞地说:“老夫就算拼了性命,也要帮总指挥把目的达成,就算把这把老骨头给扔了,也要出这把力。”

“郑院长高义。”众人齐齐起身,朝郑大农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