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庆功之宴(1 / 2)

朱府后院,听完朱婉儿的话,陆盈盈已经是笑的人仰马翻了。

“盈盈,你笑什么啊?”朱婉儿不解的看着发疯似的陆盈盈。

“我要笑死了。”陆盈盈笑了半天,才缓过来道,“婉儿,你知道这首诗是谁作的吗?”

朱婉儿无语道:“刚刚就问了你半天了,你不说我怎么知道呀。”

“好了好了,不逗你啦。”陆盈盈道,“还能有谁,不就是你刚刚骂小混蛋的那个,刘珩吗?”

说完,陆盈盈又忍不住笑了起来。

“啊?”朱婉儿愣住了,脑海里幼时那个讨厌的身影和能作出这种诗的才子,两个形象怎么都合并不起来。

朱婉儿想的入迷,一时竟是痴了。

……

朱府会客厅,刘珩出宫后,就按照刘煜的吩咐,赶来了朱熹府上。

“晦庵公,今日珩又来叨扰了。”

“子玉今日来,又是受谁所托啊。”朱熹抚须笑道。

刘珩道:“父亲托我来问晦庵公,昨日祖父书信中所问之事,晦庵公考虑的如何了。”

朱熹听到这句话,倒是突然陷入了沉思之中。

朱熹这么多年,风风雨雨的过来,什么没经历过?他只是比起做官,更愿意做学问罢了。

朱熹已经想明白刘全的打算了。

等了会儿,朱熹突然开口问道:“你祖父信中所说何事,你知道吗?”

刘珩苦笑道:“珩也不知。”

朱熹点点头道:“我明白了,你就跟你父亲这样说,如果确实有必要,那我同意,如若不然,就算了。”

这算什么回答?刘珩愣住了,他越来越迷糊,祖父信中说的,到底是什么事?

……

“陛下,刘珩出宫后,又去了朱熹的府上。”冯公公给刘和汇报道。

“哈哈哈哈。”刘和大笑道,“他们倒是准备的早,我还没想到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想到了。”

冯公公站立于一旁,没有接话。

冯公公能纵横宫中几十年,官至卫尉大太监,靠的就是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

刘和笑了一会儿,脸上的表情收敛,说道:“不过这种事,只要朕愿意,他们想什么办法,都没用。”

“陛下圣明!”冯公公适时的拍马屁道。

……

回府后,刘珩把朱熹的回答讲给了刘煜。

刘煜松了口气,道:“那就好,这样我就放心了。”

刘珩奇道:“父亲,到底是什么事,搞得这样神神秘秘的,还不能告诉我?”

刘煜摇头道:“既然晦庵先生都这么说了,那就更不能告诉你了。你也不要多想,你就准备好参加你的庆功宴吧,其余的,你不用担心。”

庆功宴,定在了五日后。

“这几日,你就在府中待着好好休息休息,免得多生事端。”刘煜嘱咐道。

“是,父亲。”刘珩应道。

想不明白的事情,刘珩就不想了。

起码刘全和刘煜不会害他。

于是接下来的几日,刘珩都在府上深居简出,这让京城中不少想要一睹这位少年英雄风采的人,大失所望。

可惜,宫中的庆功宴,不是谁都能参加的。

五日的时间转瞬即逝,很快就到了庆功宴。

刘珩收拾穿戴好后,和刘煜一起在晚宴的时候进入宫中。

对于大部分官员来说,能够参加宴会更多的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毕竟他们只能在大殿外的院子里,吃吃饭罢了。

真正能在大殿内赴宴的,大部分都是刘煜这样的高官。

刘珩是大殿内唯一的年轻人,与刘煜坐在一起。

“诸卿!今日,朕很高兴。”刘和坐在主位上,大声道。

刘和两边,分别是太后卢氏和皇后胡氏。

“让我所喜之事,其一,就是我大汉又出了一位俊才!”

说到这里,刘和端起手中的酒杯,站了起来,高高举起道:“请诸卿都举起酒杯,为我大汉的俊才,共饮一杯!”

众人纷纷站起,表示祝贺。

一杯酒喝完,刘和兴致更足了,道:“诸卿恐怕还有所不知,刘珩非但在军事上天资卓绝,他在诗词一道上也颇有研究。前些日子,刘珩途径泰山,即兴赋诗,却是写下了千古名篇啊!”

“冯太监!”刘和喊道。

“臣在。”冯公公行礼道。

“将刘珩所作之诗,念给诸卿听听。”

“是,陛下。”冯公公领命后,开始大声诵诗,正是刘珩在泰山上作的《望岳》。

片刻功夫,诗念完,这下大殿之中众人都啧啧称奇。

刘和还真不夸张,确实是一首千古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