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流言(五千字)(1 / 4)

农科院的经费很充足,可农科院的钱要经过采购在正规公司购买,还要开发票、写报告等等一系列的麻烦。

李教授小声说:“咳,我私下要这小东西,卖吗?”

苏小菜讶异道:“教授不怕我只是业余的,东西不合格。”

李教授告诉她:“我们学校的仪器,有百分之二十都是学生的作品,有问题,找学生就好。难道你还能跑了不成。”

好家伙,学校的教授都是人精吧。

买学生的东西,不仅便宜,还能包售后,任何故障都能免费修理,一举多得。

苏小菜犹豫了,手上的钱并不够交专利费用的初期部分,她不想苏老爹再掏腰包出这笔钱。

而她口袋里的三万块钱,是生活费。

相对大多普通家庭出生的孩子,钱已经很多很多了。

苏老爹年纪不算大,但他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个爱好还格外花钱。

同样都是花钱,当然是自己赚回来的用着香。

苏小菜试探道:“我现在没有多余的,而且做这个要点时间,教授介意等上半个月吗?”

李教授支持学生发展副业,“不介意,你有空再做出来给我就行,工费给你两万一台,够吗?先要十台。”

“够了够了,不需要那么多。不过我没材料,不能出去买,也没有积分借学校的设备室。教授如果能安排好这方面的事情,我这边没问题。”

苏小菜的课程都安排好了,只要田里不出问题,律所的人不来找,她空余时间多的很,还能练几回气感,争取早日能长高到一米七以上。

“积分我们每年都有很多富余,你可以随便用。材料我也会安排人买进来。”李教授玩笑道:“以后机器有问题,不用找其他系的学生了,就找你修。”

工本费不用自己掏,额外又有人工手,只是给教授做几年免费维修工,划算。

苏小菜:“好,谢谢教授关照,我会尽快做好给你的。”

“慢慢来,又不急。”之后李教授带她去他的实验田看。

教授的田跟学生的田有着天壤之别。

就面积而言,不知道大多少倍。

大到一望无际,温室上百个,恒温房有五座。

豪气,太豪气了,苏老爹打造一间小小的恒温玻璃房,要几十万,很多仪器还是自己琢磨着做的。

学校建造这么大的恒温房,不知道要多少钱。

看来军培是真的有心培养农科院人才。

田里有许多学长学姐在穿梭干活,一见李教授来了,他们双眼放亮,提腿,争先恐后地跑过来。

由于跑太快,导致脸部五官扭曲,像极电影中的末日丧尸。

李教授云淡风轻地背着手,似乎见怪不怪。

第一个抵达的学生比耶,有优先发问权。

后面的人扼腕,怀疑这个人是不是偷偷去练跑步了,刚刚还在田的另一边,眨眼已经跑到教授面前。

跑第一的学生围着教授提问,苏小菜看着其他学生竖耳倾听。

第一届的学生,因为种田经验不足,又没有前辈可以请教,非常需要教授解惑。

而且农业是项非常需要实践的专业,很多知识,并不是说网上随便找,就能找到资料。就算去图书馆翻书,也要翻对书才能找出症结所在。

因此,他们见到教授就像见肉包子的狗,咬住不放。

李教授笑眯眯地给同学解答问题,并且把苏小菜介绍给他们,“你们的学妹,基础踏实,家里也是种菜的,你们平日里可以多交流。”

苏小菜背地里清清嗓子,温柔地道:“各位学长学姐好。”

双方见面非常愉快,能来教授实验田帮忙种田的学长学姐,都是对农业有着抱负的学生。

充满对庄稼作物研究的热枕。

苏小菜很喜欢他们的学习氛围,强烈的想加入他们。

她再次发挥优秀的社交能力。

“学姐你种的玉米好饱满,怎么打理的,能加个朋友探讨下吗?”

“我见过这种植物,有空我们交流交流。”

“我知道这个病症,是黑穗菌感染,用……”

仅半小时,她已经打入农科院上一届学生的学术群。

苏小菜有种菜经验,渐渐的,不停有人在群里发问。

而他们问的,苏小菜基本都能回答。

无论五谷、蔬菜,还是水果、花卉,苏小菜都解除了十年,加上她上辈子学习经验累积,她完全可以充当半个老师用。

一段时间后,苏小菜俨然成了他们第二颗万能急救丸,有什么问题,直接在群里艾特她来问。

深藏功与名的李教授舒服地在恒温室喝茶,感觉肩膀轻松不少。

跟苏小菜聊天过后,李教授便知道苏小菜底子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