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发问(1 / 2)

嫡女为凰 逐夜 1066 字 25天前

姜绾缓缓说道,“这块‘绾’字玉佩是在我一直戴在身上的,听说是小时候祖母赠给我的,另一块玉佩则是出现在今日祖母赐给我的匣子中。”

蒋氏看到那两块玉佩,眉头缓缓蹙起。

“那块玉佩怎么会在匣子里。”蒋氏转脸看向杨嬷嬷沉声问道,

杨嬷嬷一惊,她连忙走上前仔细瞧了眼姜绾手中的两块玉佩,面色突然大变。

“老夫人,那匣子只有在从禅竹院拿到花厅的路途中,不在我的手中,只怕是这段时间有人对匣子动了手脚。”杨嬷嬷连忙说道。

蒋氏点了点头,她自然是信任杨嬷嬷的,只是她今日有些疲惫,暂时不想深究这件事情。

“你把那块玉佩留下吧,我相信这件事情与你们都无关。”蒋氏又向姜绾说道。

“祖母,您能否告知,这块玉佩的主人究竟是谁。”姜绾开门见山问道。

蒋氏的面色突然沉了下来,声音也变得冷凝,“你素来沉稳聪慧,既然已经发现匣子被动了手脚,那匣子里多出来的这个东西,你应该清楚是有人想要设计嫁祸于你吧。”

“是的。”姜绾平静地抬眸,继续问道,“我还想知道,祖母赠与我的那块玉佩,是否曾有过别的主人。”

“这些事情关系到我姜家的隐私,你确定还要继续打听吗?”蒋氏深吸了一口气,耐着性子说道。

“可这件事情对我很重要,求祖母为我解惑。”姜绾迎上蒋氏的目光,并没有退缩。

杨嬷嬷也倒吸了一口冷气,没想到姜绾竟然这般大胆且不识趣,直接触碰到了老夫人的逆鳞。

蒋氏沉着脸又看了姜绾半晌,她的眼角已爬上了许多皱纹,可眼睛却依然黑的发亮。

片刻之后,就在姜绾以为蒋氏要发怒之时,蒋氏却缓缓合上眼睛,有些疲惫地摆手道,“我乏了,要歇息了,你出去吧。”

杨嬷嬷见状便走到姜绾面前,笑道,“小姐,既然老夫人都发话了,老奴还是带您出去吧。”

“是。”姜绾见蒋氏态度坚决,便也不再强求,跟着杨嬷嬷走了出去。

青萝见姜绾出来连忙迎了上去,手上的灯笼透出暖光,映衬在姜绾脸上,她漆黑的双眸宛如不见底的深潭。

走到室外,一阵寒风扑面吹来,姜绾瞬间冷静了不少。

关于她的身世一直是心中的一个结,她也清楚今天的行为确实有些冲动不计后果了。

但她并不后悔,至少从蒋氏的态度可以判断出,这块玉佩一定和自己的身世有所牵连,并且关系着姜家一个重大的秘密。

既然蒋氏不肯告知,那就从暗中在匣子里放置玉佩的那个人,也就是叶氏下手吧。既然她能布下这个局,就一定清楚这些玉佩牵扯的秘密。

“大小姐,别怪老奴多嘴。老夫人是真心看重您,所以有些事情您还是少打听为妙,莫要拂了老夫人的意。”杨嬷嬷看着姜绾,忍不住出言提点道。

“谢杨嬷嬷提点。”姜绾知道杨嬷嬷是好心,便回应了一个微笑。

说罢,她便转身离开了。

杨嬷嬷看着她的背影,不由得摇了摇头。

她暗想这大小姐毕竟不在深宅大院中长大,性格虽然沉稳有度,内心却是极有主见又倔强的,处事也并不够圆滑,只怕很难适应宅院中的弯弯绕绕。

回到芝兰院后,姜绾便向书棋和青萝吩咐道,“这几日,派人密切注意着我们院子外的动向,如果碰到有人在院外行为鬼祟,不管是谁,都带进来审问。”

既然叶氏撒下鱼网,便一定会派人来收网。

“是,小姐。”青萝答道,心中却不太明白姜绾今日的所作所为。

书棋也点点头,隐约觉得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了。

风平浪静地过了三日,姜少清也已经返回了清骊书院。

阳光透过窗户缝隙,照射进了屋内。

姜绾正在案前练字,一缕阳光落在了她的身上,浑身都暖洋洋的。

“小姐,抓到了一个形迹可疑的,在我们院外东张西望的。”书棋急匆匆地走了进来,向姜绾说道。

“把人带进来吧。”姜绾淡淡说道,她放下手中的笔,起身走到了外间。

只见青萝领着几个粗使婆子将一个人按在地上,那人十分狼狈,仔细一瞧竟然是原先叶氏身边的张妈妈。

“原来是张妈妈,你许久没来芝兰院了,今日来我这里有何贵干。”姜绾慢条理斯地开口,声音如清泉,一时辨不清喜怒。

“大小姐这是做什么,奴婢只不过是路过芝兰院,什么都没做,您扣住我做什么。”张妈妈听到她的声音,便觉得浑身发冷,面上还挤出一丝笑容强装镇定。

如今张妈妈早已不是叶氏身边那个体面的管事妈妈,她犯了大错,能保住一条命已经是万幸。她如今跛着一条腿,地位连粗使婆子都不如。

青萝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