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端水大师(1 / 3)

人嘛,手心手背都是肉,总要一碗水端平。

徐庶就是一个端水大师,他都觉得自己一直都只考虑别人,做什么事都不求回报,真是这世上难得的好人。

牵招是刘备的好友,虽然多年不见沙场兵戈交锋难免死伤,但要是牵招真的死了,以后在刘备面前不好看,要是放了,只怕袁绍又要怪罪,那徐庶就把牵招塑造成被高览陷害的义士,更是乌丸人的保护神,从高览手中救下了这些乌丸人的性命。

可这样又给高览扣黑锅,也是不好,陈留高氏给徐庶出力甚多,尤其是高顺,万一跟高览关系不错,之后面子上也不好看。

所以徐庶直接送他一桩巨大的富贵,他现在是不满乌丸人而率众奋力反击的英雄,更给全城无论士人庶民都分散了大量的粮食声名鹊起,之后大家说提起高览的时候都要提一句“高将军仁义”。

徐庶之前注意礼节,并没有大肆要官、要爵,但他保证这次会保举高览为平北将军,并承诺帮高览向天子要个县侯的爵位,这可是远远超过徐庶军和吕布军元从大多数人。

至于高干……

哎,高干实在是太过分了,也难怪高览将军不喜欢他,高览将军的家人就看高干怎么保护了,这要是自己同族都保护不了,那徐庶还有后招。

当然了,要是高干确实保护的不错,徐庶也有后招——高家毕竟是袁绍的前妻家族,这件事嘛怎么折腾都有玩法。

高览听完了徐庶的全盘谋划之后像中邪一样好半天一动不动,他哭笑不得,背着手走来走去,又仰天长叹,心道怪不得徐庶非得冬天进军——夏天要是用这招昊天上帝不得落雷劈这个不要脸的畜生?

别人弄内应什么的你好歹提前跟人说好才算内应,高览和牵招都想徐庶死,却都被徐庶强迫成了内应,这跟谁说理,老天怎么能让徐庶这种畜生活着?

事已至此,高览也彻底放弃了一切侥幸,赶紧进入了平北将军、大汉义士的角色。

他亲自指挥手下士卒一起搬空了壶关的粮仓,当然了想要全搬空也不太现实,他还主动将这些粮米分给了那些不愿走或者走不了的城中人,现在人人都称颂高览的功劳,更加坐实高览是英雄,而牵招是无辜的。

高览得到了之前绝不会得到的名誉,牵招则保护了名声不至于遭到处置,而徐庶则拔掉了之前的钉子,这个冬天高干一定焦头烂额,非但不能用粮草支援邺城,还非得找邺城支援他们。

大家都很开心,纷纷称赞徐庶的计谋高深,而徐庶则非常谦虚地说自己很惭愧,只是做了一些很微小的工作,全都是高览努力的结果。

退军回去的路上,高览又命令周围还在负隅顽抗的袁绍军全部投降,并造谣说高干为了进攻河东的张飞军,下令要把所有的粮草搬到西河去给匈奴单于呼厨泉享用,众人还不如带着粮草一起去河内投奔张杨,张杨绝对会好好对待每一个来投奔的人。

张杨多年积攒的好名声在这时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袁绍军众人都知道张杨主打的就是一个来者不拒,谁来都愿意竭力信任,再听高览言之凿凿地说着高干的谋划,那当然是谁都不愿将自己手中的粮食给匈奴人。

于是众人纷纷打开粮仓,能搬走的军粮就搬走,搬不走的干脆分散给百姓。

百姓冬日能得到这么多的粮米自然也是喜从天降,再听闻张杨徐庶等人居然如此仁善,那自然是大喜过望,愿意走的赶紧扶老携幼离开,不愿走的也跪拜在道路两侧,恭敬地送他们离开。

善人啊,真是万中无一的大善人啊。

想不到这世道里居然还有这么多的善人,有他们在,我们终于看到勘平乱世的希望了。

艾先生坐在牛车上,认真地书写着自己的《艾氏奇谈》,他这次给己方的这次北上增加了很多传奇色彩,比如徐庶一开始杀死陶升的时候就准备撤退,是艾某人力排众议才发动了这次并州之战,在并州之战的关键时刻徐庶又张罗着要跑,又是艾先生力排众议劝说城中的高览投降,高览见艾先生能文能武长相十分英俊,自然非常敬畏,之后与艾先生辩论中大败,主动选择投降,这才让徐庶军在这次并州之战中取得全胜。

他越写越兴奋,蹲在一边看得张燕全身发毛,颤声道:

“艾先生,这么写……”

“怎么了啊?”艾先生停下笔,狐疑地看着张燕。

张燕赶紧改口,叫了声好:

“艾先生这么写,这字体当真是见所未见,我觉得当世大儒书法皆远不及艾先生多矣!”

艾先生眉开眼笑,得意洋洋地道:

“老张挺识货啊,你现在看到的就是一代大儒蔡京的书法,我从小苦练他的书法,想学吗?想学我教你啊!”

张燕呵呵苦笑,心中又多有些沮丧。

彼其娘之,这些人写史书,还不是他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他抓抓头发,又谄媚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