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梅岭“东坡树”下(1 / 2)

山村神医女婿 空骑 1072 字 1个月前

地家虽然是入世的古武世家,但那只是数千年以来扩散出去的旁系分支,地家的主支依然保持这隐世山居的生活方式,地家的祖庭就位于赣粤交界处的梅岭庾关峡。

梅岭即五岭之东者大庾岭山脉的古代要塞部位,古称梅关。又粤省北部的雄州往北越过梅关,就进入了赣省的余水县。

唐代宰相张九龄奉诏在梅岭劈山开道,修建梅关凿通通往岭南的关隘至此才将岭南百越之地纳入了统治范围。

迤俪两百余公里的群峰起伏的大庾岭中段,海拔400余米,其东有海拔1076米的油山,西也有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数座。梅岭与诸峰比较起来,其山不高,而峰独秀,堪称大庾岭山波峰浪里的独秀峰。

张九龄在梅岭劈山开道,仅不过2个多月时间,就打通了一座约长二十丈,宽三丈,高十丈的大山凹,开通了一条宽一丈余,长三十多华里的山间大道,成为长江与珠江相连的黄金通道,商旅如梭,物资云涌,氏族迁徙,不愧为古代经济往来的水陆,陆路对接点,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而在此之前,秦代开的山道,由于军事之用,历经战乱,不堪行走,更

不利于商旅运输。开山劈道,势在必行,张九龄对岭南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有诗云“开关劈道曲江公,南北通途百代功。独此眼光千古鉴,兴隆富庶赖交通。”

和之前天安民邀请雷天保赴漠北一行不通,这次地洪杰请雷天保来一趟梅岭,他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梅岭就在粤北,距离港岛不算远,而且他从港岛回保东去,也必然要经过粤省,到梅岭来也不过就是在原有路途中拐个弯而已。

除了距离相对较近这个原因之外,上次天安民邀请他去漠北的时候,雷天保自身实力也才只铸就了四则的神格,当时的他还不想掺和到天地人和四大守护家族的圈子里去,而且他对这些古武世家也没什么兴趣……

而这次却是不同了,雷天保铸就了七则的神格,已经满足了晋位永生境的基本要求,距离大圆满封帝也仅一步之遥……而且他领悟道之真谛的时候,也终于知道了虚空之中太上老君等上古帝尊布下这个“天局”的真正用意。

所以,雷天保这次的梅岭之行,除了救治地禄简之外还另有深意。

地家隐居的这处峡谷,与外界的交通不甚便利,他们坐车

到了梅关镇之后只能步行进山,走了大半天的山路总算是快到了。

地洪杰原本是想在镇上租一辆拖拉机的,这也是他们地家人出山常用的交通工具。不过雷天保说这梅岭景色不错,步行进山还能看看沿途的风景,所以他也就没租车。

不过,走了这大半天,饶是地洪杰内功精湛都有些口干舌燥了,看着雷天保气定神闲地样子,他心中也不由得暗自佩服。

“雷先生……前面就是东坡树了!过了东坡树下面就是庾关峡……”

看到前面那棵四季常青郁郁葱葱的古树,地洪杰语带兴奋地对雷天保说道。

“哦……这就是东坡树啊!”

看着这棵参天古树,雷天保倒是多了几分兴致。之前他听地洪杰说过,栽在他们老家门前的这棵树可是大有来历的。

相传北宋治平四年,宋神宗赵顼即位后立志变法革新。随后启用王安石入京,开始了史上著名的“熙宁变法”,以求富国强兵,改变积贫和弱的现状。其后围绕变法,朝中出现了党争。哲宗亲政后,有志继续神宗的新法。

以章惇为首的变法派再度掌握政权,并对守旧派甚至中间派进行打击,吕大防、刘挚、苏

轼、梁焘、范纯仁等流放到岭南。

被流放的苏轼来到大庾岭,过了岭南第一关的他走得口干舌燥,看到在挂角寺旁的大树下有一老翁卖水酒,苏轼走上前去向老人买了碗水酒。老人看看苏轼不像个商人,倒像一个被流放的官员,便主动和苏轼拉起了家常。在交谈中,老人得知眼前这位遭流放的官员是苏轼时十分激动,但马上又安慰苏轼说:“苏大人,您老吉人有天相,会遇赦北归的。”

苏东坡听后很感激老人对自己的鼓励,便写下了一首《赠岭上老人》:“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十丈手亲栽。问翁大庾岭上住,曾见南迁几个回?”

老翁拿起诗稿看后,对苏东坡说道:“苏大人,恕我直言,这‘心已灰’似乎太暗淡了一点,您苏大人定能北归故里,他日会大展鸿图的。”

老翁的一席话,说得苏东坡哈哈大笑起来。宋徽宗赵佶即位后,适逢皇子诞生,双喜临门,大赦天下,苏东坡终于遇赦北还。经珠玑、走驿道、登梅岭,当他重回故地又遇到了在树下卖水酒的鹤发老人。

苏轼走上前去向老人买了碗干梅煮酒喝,发现老人认不出自己,于是便用七年前同老人的对

话提示老翁。

老人得知眼前之人是苏东坡时高兴得连声说:“苏大人,我说您老会北归的,您看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