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她是谁(1 / 2)

早上九点,白南公安局。

走进警局的瞬间,铺天盖地的怀念感向她涌来。

李蔓在科室门口等她,齐耳的短发,十分飒爽利落。

两人一起走进了刑事侦查科的谈话室,与李蔓一同在谈话室的另一位姜屿也认识。

“季警官。”她向季栩点头致意。

“请坐。”季栩示意她坐在两人对面。“今天找你来,主要是补全一些案件的细节,以便我们归档结案。你不用紧张。”

姜屿斟酌片刻,问:“绑匪抓到了吗?”

这是一个非常合乎常理的提问。

“嫌犯已全部落网。”李蔓露出亲和的笑容。“你能和我们说说具体的经过吗?”

姜屿结合苏丞南口中听来的信息,加上自己清醒后的经过,尽可能还原地说给两位警察。

李蔓点点头,“多亏了你在电话中的信息,我们才能迅速锁定那里。”她笑了笑,“说实话,一开始我都没反应过来。”

季栩也不由赞道:“在那种严苛的环境和巨大的压力下,还能准确传递关键信息,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刑警,也未必做得比你好。”

来了。

姜屿知道,这是他们的第一波试探。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答道,“我从小就对户外探险和侦探小说之类的很感兴趣,看了很多相关的纪录片和书籍,从里面学到了很多。”

“身手挺不错的,专门学过吗?”季栩饶有兴趣地听着她的话,没有继续深究之前的问题。

听到这句,姜屿很自然地点了点头,“学过一点皮毛。”

昨晚姜屿复盘了一下自己的行为,她只需要给出一个相对合理的解释就可以。

说到底,作为一名城市里的学生,警察只会认为她的行为有些反常,但这个世界上反常的事情可太多了。

“真是学以致用了。”李蔓笑道。

姜屿还给他们一个笑容,一副品学兼优的模样。

“你相信她的话吗?”路里望向姜屿离开的背影。

李蔓想了想:“说不好,她当时的行为的确有点出人意料。”

“还记得那间仓库的窗户吗?”季栩从案卷中抬起头问。

“窗户怎么了?”路里一下没反应过来。

季栩从案卷中将现场照片拿了出来。“我到现场看过,这个窗台离地面至少有两米五。苏丞南就算抬着她,也不一定能爬上去。”

两人凑向照片看了看。

“这个角度,如果不爬上窗台,根本看不见户外的情况,更别说飞机轨迹了。”

“苏丞南的口供你们也听了,他说话添油加醋,难免有夸大之嫌。但至少透露了一点,因为姜屿,他们才获得了关键性的优势。”季栩看着姜屿白衬衫的学生照。

李蔓重新理了理:“我们对案件的来龙去脉已经全面掌握,她在此案中确实没有可疑之处。”

季栩没有出声。

姜屿看了眼时间,刚过十点半,她本身已经研三,几乎没什么课程了。既然不急着回学校,她想去做件更重要的事。

出门前姜屿在手机上搜索了市立图书馆的位置,她想去查阅一些历年的报纸。

走进地铁站,她在售票机旁学着别人的模样,投入纸币买到了乘车票。

看着这枚硬币大小的通行证,她仍然有种梦境般的不真实感。

白南图书馆位于市中心一条优美的林荫路上,即使在工作日也人来人往。它建于1965年,红砖砌成的四层小洋楼设计,时至今日也风采不减。

她先找到了咨询台,询问工作人员旧报刊资料的位置。

“我们前段时间升级了新系统,与全国的图书馆进行了联网,可以在电脑端直接查询历年来的新闻报纸扫描件。”工作人员接过她递来的证件,在桌面的机器上“滴”的刷过,“你之前办过我们的图书证哦,忘记带了吗?”

姜屿面不改色地答道:“不好意思,我把原来的卡弄丢了,可以重办一张吗?”

工作人员头也没抬,“60元,怎么支付?”

稳妥起见,姜屿从钱包里拿了张现金。

办卡的速度很快,她存了包,走进了图书馆的电子档案查询室。

空荡荡的房间里,整齐地摆放着几排桌子,桌面放着轻薄的电脑屏幕。姜屿找了一个较偏的角落坐下,她的警觉性总让她乐于选择可以环顾四周的位置。

电脑都发展到这么轻巧了,她不由感叹。

输入借阅证卡号后,一个由年份分类的页面展现在她眼前。

她拖着鼠标一路往前滑,安静的空间只有鼠标滚轮的轻微声响。

片刻时间,连这微小的声音都停止了。

鼠标悬停在一行蓝色的数字上,姜屿愣怔了片刻,按了下去。

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