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南京路(1 / 2)

八零年的上海,完全看不出来什么国际大都市的样子,灰突突的建筑,灰突突的街道,连街道上的人群都是灰突突的衣着打扮,很老土。

而且这个时候它也没有什么高楼大厦,这个时候的上海,连后世的三、四线城市都不如。

唯一能稍微显眼一点的就是电视台的那个电视塔了,据说是210.5米高,是上海当时的地标性建筑。

八零年的大上海,虽然在赵振东的眼里不咋地,但它却确确实实的是当时经济最发达的大城市。

这个时候它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了一千一百多万。属于超级大城市。

赵振东站在火车站前的广场上面,两眼一抹黑,哪都不认识。它和后来的景象完全不搭噶!

赵振东想找个人打听一下吧,可是这些阿拉上海人还不太友好,都躲着他,他要是奔着谁去了,谁就跑了。

赵振东估计他们是在嫉妒自己长得太高大雄壮了。

阿拉上海人,日子过得都很精细,人也长得很精细。

没有人搭理自己,赵振东也不在意。自己玩自己的,溜达玩呗!

不愿意走了,找不着地方了,那不还有公交汽车嘛!还有头上带了两根天线的无轨电车呢。多大点事儿!

赵振东顺藤摸瓜的溜溜达达的就走到了南京路。

南京路上好八连、一条裤子穿九年,补又补连又连、革命传统代代传。

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讲述的就是着名的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故事。那时候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看见霓虹灯。对灯红酒绿这个词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

上海南京路的繁华程度,是和当时的北京王府井大街齐名的。

南京路比王府井大街还要长很多。

南京路全长5.5公里,东起外滩,西到延安路,横跨静安区和黄浦区。

大大小小的商场、商店有七百多家。很多都是老字号。在这里有钱你就花去吧,总能让你把钱给花光了。

这里曾经盛产的小瘪三和白相党已经露头了。

南京路上人头攒动,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外地来这里出差的人员和来采购的采购人员。

人流如注、多如过江之鲫。赵振东现在就是其中的一条鲫,随大流往前走。

上海第一百货商店、第二百货商店,一直到第十百货商店,都去逛了一圈。没有意思、还累够呛。

不过,好东西可是买了不少,都是吃的、喝的。

杏仁酥、蝴蝶酥、蟹壳黄、五香豆,都买了十斤,好不好吃不用管,地方特色嘛!

小笼包、生煎包、葱油饼、三鲜小馄饨,都买,成箱买。

名字叫做五加皮的绿豆烧,赵振东以前没喝过,尝了尝,觉得也还不错,灌满!

十斤装的大塑料桶、灌了五桶。

酱肉店的酱汁肉,二十斤,火腿店的金华火腿五根。就是这么豪横!

好不好吃是另外一回事儿,买不买是自己的事儿。

赵振东走过路过,把粮票都有半两的阿拉售货员给干懵逼了。这个东北来的大山炮,钱票一把一把的真舍得往外掏啊!

赵振东白天扫完货,晚上就找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进空间里面睡大觉。

明显是**了,进空间睡觉还得找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赵振东在南京路转悠了三四天,才找到了传说中的淮国旧和南国旧。

分别位于淮海路和重庆路的国营旧货商店。里面什么东西都有。

烤箱、烤盘,各种点心模具,工作台、货架子、不锈钢盆,抹刀、刮板、大小擀面杖,林林种种的家伙事。

赵振东说你就来吧!于是它们就来了。

这些东西都买着了,那就得买黄油、奶油、绵白糖、白砂糖,泡打粉、五香粉,好多种东西。

完成一件大事,还有一件事情。

赵振东坐车找到了上海化纤总厂,此时的上海化纤总厂下属的几个化纤企业,库存积压的已经十分严重了,快要濒临停产了。

就是因为它们的原因,导致了两年以后,国家宣布取消了布票。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高兴吧?东北的土炮带着现金来的。

高兴,高兴!十分高兴。虽然这个小土炮带来的钱不太多,但是蚂蚱子也不嫌瘦,二十万块钱也可以缓解一点压力。

货物陆续的送到了赵振东临时租来的一个院子,不太大的院子,三四百平,十天五百块钱。

外地来的采购员,临时租用一个场地的情况经常有,但是这个价钱不常有。

没办法,赵振东也没想到,自己去了就把事情给办妥了,他以为怎么也会拖个十天半个月的呢。

东西收起来,把钥匙交还给房东,一共只使用了四天。

阿拉上海的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