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1 / 2)

赵振东对赵山杏带来的消息,深感无奈。自己当初和他们纺织厂的约定可不是这样的。

当初是纺织厂自己主动找上门的,他们的厂长为了清理库存,大嘴一张,仓库随便用,用几年都可以。

自己为了避免因为他们的人事变动,而带来的尴尬,还特意和他们做了一个一年期的纸面约定。

谁知道他们过河拆桥干的很开心,别说是仓库随便用,就是一年的期限还没到呢!

嘁!赵振东嗤之以鼻。鼠目寸光且由他去吧,自己又不是特别需要他们的仓库。

不过再买两个大点的院子,重新修建一下,作为仓库使用,倒是很有必要。

“二姐,你们厂子的仓库就算了吧。我以后也用不着了。不过你闲着没有事的时候,帮我打听打听哪里有房子卖,要院子大的。

买回来咱们自己找人帮忙盖一个仓库。等将来你没有工作了,你就回来管理咱们自己家的仓库。”

呵呵!

赵山杏对赵振东的话,持呵呵的态度。

帮忙打听哪有卖房子的,倒是可以。但是说自己将来没有工作,那就得呵呵了。

自己是谁啊?国营职工!再熬几年,说不定还能成为一个小干部呢!自己的先进生产工作者可不是白当的。

“小柱子,你就放心吧!你二姐我不会有回家管理仓库的那一天的!除非是等我退休以后滴!”

赵振东也会呵呵。

搞好一个厂子,单有一个厂长是不够的。搞垮一个厂子,一个厂长就足够了。

今年已经开始实行厂长责任制了,那么大的一个企业,一人独大。可想而知。

不过,本着无知是福的原则,赵振东就不提醒他二姐了,让她沉浸在国营职工的荣耀里面,继续高兴几年吧。

赵山杏对赵振东的话不以为然,赵振德和李慧娟却听进去了,他们两个人的厂子都很不景气。

赵振德所在的丝绸纺织厂,属于地方保护的企业,因为它牵连的面太大,不单纯是他们工厂本身的事情,还有几万养蚕的农民。所以还能继续维持下去,不过只是维持,发展前途是看不见的。

而李慧娟所在的防爆器械厂,已经走上了一条艰难的不归路。原来的三角债、四角债等多种类型的连环债,已经压的他们喘不过气来了。

随着省城防爆器械厂的破产(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惊天第一破了第一批放长假在家待产的工人。

待产的意思就是在家等着工厂恢复生产,每个月只有十几块钱的生活费。工厂偶尔会接到一些生产任务,能去上班的,还得是在厂子里面有门路的七大姑八大姨之类的。很凄凉。

赵振德走到赵振东的旁边坐下,看着赵振东,“小柱子,你二嫂她们厂子,这个月的工资没开,据说下个月也够呛,得等到厂子的领导班子换完以后再说。”

赵振德叹了口气:“据说以后都要自负盈亏啦!”

刘卫军在旁边咧了咧嘴,说:“谁不是自负盈亏啊!我们糖酒公司现在也开始严格起来了。以前的糖化了,酒瓶子摔碎了,都可以报损耗,以后就没有那个好事儿了。

别说你是假摔了,就是真的摔碎了,也得追究责任、扣钱了。”

这个时候正是刘卫军和赵振德,他们这样的普通工人迷茫的时候,看不清前方的路。

赵振有和赵山花他们以前也迷茫,天天爬地垄沟谁能不迷茫?爬到那年是个头啊!

不过他们现在不迷茫了,赵振有已经有了养鸡场和门市部两条路了,即使是孙杰没有工作了,他也不害怕了,反正孩子们都是城市户口了,他自己挣的钱,养活一家四口人,绰绰有余。

赵山花家也是差不多,周大春养鸡,赵山花在门市部批发服装,生活完全没有问题。

迷茫都是暂时的,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因为再过二三十年以后,大家就都不迷茫了,古语有云:凑付活着吧,迷茫个基吧毛。

老爷们儿坐在一起闲聊,话题就是人间百态和国家大事,还有就是杞人忧天。

妇女同志们凑到一起就是家庭、孩子和八卦。

赵山花作为大姐,现在越来越有大姐风范了,门市部主任那可不是白当的,说话办事、接人待物的能力那是突飞猛进。

做生意察言观色是第一要务,李慧娟心事重重的样子,赵山花一眼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她虽然没在工厂上班,但是她接触的人多了去了,现在工厂是什么情况,她都知道。

“慧娟,你这愁眉苦脸的可真是用不着!咱们家是什么情况你不知道啊?不就是一个月没开资吗?

多大点事儿啊!你就是一年不开资还能怎么滴?你就是没有工作了,还能怎么滴?

你大姐我还是农村人呢,我不一样抬头活着?咱们老赵家,家大业大的,还差你一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