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联姻(1 / 1)

毓芜陷在外祖父温暖的怀抱中,经历了濒死时刻,又在提心吊胆中度过了几日,她太渴求来自家人的关爱了。

她缓缓抬起头,希望在那熟悉的脸庞上寻找令人心安的笑容,但映入眼帘的却是满面愁容。

毓芜意识到了不对劲,她轻轻推开了外祖父,带着忐忑的心情询问道:“阿公,你怎么能进这屋来?”

明望平作为禁兵总管,自然能够出入王宫。但毓芜所处的这间屋子是庆衍命人严加看守的,旁人是不可随意进入的。

而外祖父能够进来看望自己,这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外祖父的请求得到了庆衍的应允;另一种情况则更为复杂,外祖父或许是庆衍派遣而来,传达国王的旨意或是宣布其不便言说的决定。

“毓芜,这几日吃睡得可好?”外祖父用焦急担忧的语气问道。

“阿公,一切都好。只是不知何时能出这寝房。”毓芜尽力安慰着外祖父。

外祖父的神态颇为难解,既带着欣慰,又显得悲伤。

“毓芜,你马上就能出这卧房了。”外祖父用低沉的嗓音说道。

出这寝房意味着暂时解除了软禁,但并不意味着获得了长久的自由。踏出这房的门或许能够进入一个更大的活动空间,但也可能只是被投于一个更大的牢笼。

毓芜从凝滞的气氛中感受到了异样,但她尽力给自己鼓气,尚存着自知不切实际的希望。她想同外祖父回家,想回到那亲切的家,想重回自己的生活轨迹。

但外祖父接下来的话,将这一切幻想都戳破粉碎,并重重掷落在地。

“孩子,王上要送你去华国联姻。”外祖父语毕便沉重叹了口气。

这则消息犹如判简落地,让所有毓芜预先设想的可能都黯然凋零,只剩一个悲哀残酷的事实。

作为公主,联姻是一种责任义务,但这也是大多王室女子痛苦一生、落寞而逝的原因。

苦难的根源并不仅仅在于结果的悲剧性,更在于无法自主选择、接受一切安排的被动性。一个人如能以责任人的身份自由作出每一个决定,那么即使未来的某一刻会后悔惋惜,他也是幸福快乐的。但如果生命的轨道不受控地接受着外界的安排,那么即使身处令人艳羡的故事里,他也不会感到自由呼吸的畅意。

毓芜的母亲将她送出王宫,或许正是希望她逃避王室女子的厄运,能够度过平淡却自由的一生。

对毓芜的母亲祺英而言,被掌控的无助是对生命最大的剥削。她想拥有自己的事业,却发现那些所谓的成功只是父亲为将自己送至王宫的铺垫。她放弃了永远作一个少女的可能,被迫成为五个孩子的母亲,被迫在王宫的勾心斗角中孤苦一生。

祺英原本以为自己将毓芜送至了广阔天地,但兜兜转转之后,终究还是走向了套路般的结局。

赴他国联姻,这本就是一场充满孤单与未知的旅程,更何况是去往华国。

华国的浑水,不是谁都能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