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回家(1 / 2)

名利尘烟 抠叔 1024 字 4个月前

赵明山和刘昆下火车的时候,赵明山的专车已停在了站台上。

上了车,赵明山说:想吃呱呱还是清汤羊肉?我请客。秘书连忙说:我让政府小食堂准备了,这些都有。

赵明山说:好吧,吃完了我们顺便再扯一扯去京都的情况。

吃完早饭,赵明山和刘昆并没有去办公室,而是直接进了食堂小餐厅里面的休息室。

刘昆一路上都没有说话,进了休息室还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赵明山就问:想了一路,想明白了吗?

刘昆摇摇头,心里却在寻思:你咋知道我想了一路?

赵明山靠在沙发上,让自己坐的更舒服一些:别说是你,我也是开了眼界,见了世面喽。我们啊,待在天州,总觉得自己还算是个人物,这一比,就知道什么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了。咱们第二次见的那个副部长,最多也就是比你大三五岁的样子,可人家呢?比我还高半级。听听人家说话,国际国内形势如数家珍,举手投足之间,气势油然而生,知道这叫什么吗?气势。层次不一,位置不同,高度就不一样啊。

刘昆说:笑话不是说了吗?京都的高楼上掉下来一块砖,拍了三个人,两个人至少是厅局级以上的。我还真是没有听明白,研究研究,加强联系,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赵明山笑了:我们本来就是探底去的,只是脑子里有这个想法。别说是汇报材料,连个汇报提纲都没有,你还想听什么答复?我告诉你,这个答复已经很好了,研究研究,说的是他们对这个问题不排斥,有继续说的必要。加强联系,是要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来证明这样做的必要性。没有一口回绝,这就是天大的面子。要不是宋书记他们兄妹俩,我们就是在京城住上十天半个月,天天去部门口站岗,可能连人家的面都见不着。

听了赵明山的话,刘昆有些兴奋了:这么说,我们的这个想法有戏?

张明山说:所有的规划,一开始都来自于想法,这个过程,就和小学生画彩笔画一样,要一点一点的去涂去抹,才能有绚丽的色彩,当然了,也有画废的时候。我的感觉是,我们的想法和上面的政策还是合拍的,特别是在退耕还林这个问题上,大有文章可做。

但我现在考虑的问题是,我们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和润德公司进行合作?换一个方式说,润德公司和我们合作,真正的目的又是什么。是解决资金困难还是想为自己找条退路。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有些问题我们不能不考虑的周全一些。

从眼下的情况看,主要还是海外投资方面出的问题。刘昆说:现在回过头来看,不排除为老水搞政绩的因素,但据我观察,卫总还是想搞一份事业的,他这个人善思多虑,眼光总是比别人毒辣一点,又加上家里出的事,自己就有压力了,从这个角度讲,应该是资金方面想的多一点。刘昆说。

你说的不无道理。赵明山续上一支烟:但这也是问题的关键。他给我讲了,要天州区的那一块地,说是为了蓄水养鱼,我没有表态。你要知道,土地储备,对于政府来讲,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GDP调节。我这个市长是接任的,这一届政府明年就到届了,新的城市规划到底是怎么扩展,还没有最后的定论。也就是说,这一块地,是政府手里最后的一个砝码。现在盯上这块地的人很多,我也不瞒你,天州建筑的老董己托人把话说到了我这里,也是志在必得。这件事如果平衡不好,是会出乱子的。你现在也代理了好几个月的县长了,应该深有体会,有时候说平衡是法宝,但是平衡点确实不好找啊。我们做的是事,但却关乎的是人,这就是江湖吧。

宋书记回来可能还要两天,我的意见是你晚两天回县里,和政研室的人一起把这个方案大纲先拉出来。李斌那里我会打招呼的。

两个人说完话又快到中午了,赵明山的车把他顺路放到了家门口,站到楼下,刘昆犹豫起来:是回母亲那里,还是去张畅那里?从火车站出来时那个一闪而过的人影,到底是不是张畅。

张畅还是直接回了刘昆妈那里。小马驹四个月的时候就开始认人了,十几天不见老太太,先是一笑,继而就哭了起来,还是放声大哭的那种,好像受了多少委屈。

老太太知道张畅回来的时间,早己准备好了红布和火盆,点了一张黄纸,张畅跨了过去,老太太嘴里鼓捣着张畅听不清楚的词,还用红布在小马驹身上弹了几下。说来也怪,进了家门,小马驹就不哼哼唧唧的闹了。

刘昆终究还是先去了张畅那里,打开门看了看没有回来的痕迹,才又下楼去了商场,跑了一趟京都,回来给家里一点礼物都不带说不过去的,虽说,驻京办是准备了东西的,但自己没有掏钱的东西,总是觉得心里不踏实。

刘昆特意到食品区买了几样京都的特产,好在现在物流比较发达,各地的特产在本地都有销售。想了想又去了首饰区,本来想买个戒指的,最后却是选了一条白金项链。至于张畅是不是喜欢,刘昆也从来没有问过,但从张畅身上,刘昆好像没发现过这些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