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刘昆和卫总(1 / 2)

名利尘烟 抠叔 1017 字 4个月前

无疑,李斌和刘昆的沟通是失败的。

有人说过,领导就是沟通,这是很有道理的。作为领导者,第一要务就是每天和不同的人,不同的部门打交道。而打交道的对象是各式各样的,男女老幼,各个层面的人都有。领导者当然需要超强的沟通能力和良好的沟通技巧,需要远远超过对方的沟通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才能让不同的沟通对象获得理解、认同和支持。

这种能力,往往是口才和智慧的高度结合,口若悬河的语言表达,不仅仅是腹有诗书,更重要的是要有超强的应变能力。 所以有人就说,沟通是一门艺术。同样的话,怎么说,说多少,用什么声调和语气,是有讲究的。特别是领导们之间更是如此。老祖宗说的更干脆:话有三说,巧着为妙。

李斌其实是犯了许多基层的上位者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口无遮拦。正常情况下,这样的错误,作为李斌来讲,是不应该犯这种口误的。但是,习惯了大多数时候坐在台上或者主位,面对着别人讲话,就养成了对下面随心所欲说话的习惯,再加上赵明山来说的事,的确扰乱了李斌的思维,言为心声,随口就说出了不应该说的话。

说完了,李斌就有些后悔,但转念一想,难道我说错了吗,无非是表达的语言和口气有些欠妥。再说了,我说的不就是事实吗,说了就说了,随你怎么想吧。

可是刘昆不这么想。咋的,老水进去了,我就必须得进去吗?难道你手里还有什么我的把柄不成。亦或是万一有什么事拉我垫背。但心里是这么想的,刘昆嘴上却不能这么说,更不能有什么表示。但是,两个人想掏心窝子说些什么话的氛围就没有了。

李斌走了,说是外面还有个应酬,问刘昆要不要一起去。刘昆说:昨晚让赵市长训的一晚上都没有睡觉,眼皮都要用牙签支楞着,现在就想床板。婉言谢绝了。

刘昆准备去招待所餐厅吃点晚饭,还没有来得及出门,卫总敲门进来了。刘昆说:你咋来了?我以为你回天州了。

卫总笑着:那你是想让我回还是不回,还没有吃晚饭吧?

刘昆指了指茶几上的酒杯:刚才和李书记喝酒来着。你也来一杯?

卫总道:免了吧,空腹喝酒醉的快。再说了,我们还没到借酒说事那个程度。先去吃饭?

两个人就去了县城东关的农贸市场小吃一条街。不过晚上七点多的样子,天色尚早,但马路上人不多,整个市场开门的店铺不到一半,而且有的店里一个客人都没有,唯独一家叫东关杨家牛杂的铺子热闹非凡。店里面的座位都坐满了人,只有门口还有空着的几个小方桌。老板招呼刘昆和卫总坐下,卫总点了两个大碗,却只要头肉、蹄筋和牛肚。老板笑着说:单要是要加钱的。魏总掏出一张五十的:够了么?

这个市场还是十年前钱鬼子搞的,说是要提升城市的档次,把县城里原来各家各户的临街门面全集中了过来。当时显得很有气势,十分热闹。各种美食摊位鳞次栉比,诱人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忙碌的店主们热情地招呼着客人,一边忙碌地翻炒着食物,一边笑谈着生活琐事。而客人们则穿梭在摊位之间,品尝着美食。天州市还作为县城整治的样板在全市宣传过,还上了省上的电视台,名噪一时。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县城开始了整体规划,大体有些名气的单位都占据了县城东西长街的临街位置,老城里的私人四合院被拔地而起的楼房代替。但好景不长,不到十年功夫,相当一部分占据了临街门面的单位诸如供销社等又开始靠出租门面过日子。市场内的一些商户,又搬了出去,往日的热闹就成了昨日黄花。

这种情形说不上好坏,但就从西川的地势而言,的确是不太合适。类似西川这种背山面水的老县城,大多都有一个共性的特点,县城的拓展,都是旁山沿水两头扩大的。就拿西川来说,不到十万左右的城镇居民,聚集在东西将近五公里长的主街两侧,南北最窄处尚不足百米,本来,出门三五分钟就能办了的事,现在却要跑上好几里路,这也许是市场冷落的原因之一吧。

两个人吃着饭,自然围绕着各自关心的事说着话。卫总说:知道为啥我不愿意在天州的其他县搞开发吗?都是这种地势,建个大一点的楼盘,拆迁的难度先不说,找一块合适的地就是难事。零零散散的搞上几块地,光是前期费用,都会多出好大一笔,得不偿失。

刘昆说:过去的事,我们不说也罢。假如说,要是把这块地给你呢?

卫总喝了一口清汤:什么意思?

刘昆指了一下马路对面:商铺后面还有菜市场,日杂和百货市场,大概有近五万平米,国道扩路,规划沿南岸架桥修路,彻底和中心大道分开。有没有搞一个立体市场的兴趣?

卫总马上想到了头天晚上和赵明山聊天时,赵明山说:搞建材市场这个想法不错。但市上在城建方面,下一步的规划中,要把亮化城市,提升功能,突出特色这些因素统统考虑进去,要充分考虑借助自身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发挥区域中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