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欠债迟早是要还的(1 / 2)

名利尘烟 抠叔 1065 字 4个月前

从赵明山办公室出来,刘昆直接去了市公安局。周局长打电话说,要他有时间过去。而且一再声明,有些事电话里说不大方便。刘昆心里就明白,怕是案子的事有了眉目。

刘昆一进门,就让周局长揶揄了几一句:你小子,县长是忙,管的方方面面的事多,可我这个局长也差不到哪里,叫你两次还哼哼唧唧的不大愿来,什么意思?

刘昆老老实实的说了自己正在忙的几件事。当然,都是线条式的,只是向这个叔叔辈的同仁证明自己没有说谎而已。

周局长笑着说:那都是你的事,跟我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但是,你说的那件案子,现在有了眉目,想听听你的意见,你有什么想法?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虽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这个社会发展进步,人民安居乐业。但对于体制内的人来说,即使在同一单位,分工不同,职责不一,各司其职,没有业务必须,别说互通有无,就是打听消息都是犯忌的事。但女学生跳楼这件事,却是个例外,一来刘昆这个刚到任的县长是这个小团伙系列案中不可避免的关联人之一。另一个原因是周局长在向赵明山汇报的过程中,谈到了一个核心问题,要保证四川政局的稳定。如果说把这个盖子揭开,刚刚安稳的西川又会有一批当地的权贵们受到牵连,会不会再一次引起官场的动荡和民心的恐慌,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何况,不管是书记还是市长,就是他这个公安局长,都多多少少有点私心,不想在人代会通过之前,刘昆有什么闪失。

所以,周局长才把刘昆叫来,想听听他对西川现状的掌控程度。

刘昆把向赵市长说过的话换了一种方式说了一遍:现在的西川县应该说处于一种静默观望的状态,原来的势力平衡打破以后,表面上虽然都围着眼下的领导转,但是下面的情况是不是真的这样,还真不好说。至少,通过我的观察,县政府的几个县长,都是各怀心态,童如玉想要调走,张副县经过私下里几次酒精考验,完全可以肯定,这个从基层一路干上来的人就是个火爆脾气直肠子,还有白副县长,没有接任县长一直耿耿于怀。跑了各单位和乡镇,情况也大抵如此,更多的是持观望态度。加上又在轰轰烈烈推行的干部交流轮岗,表面上风平浪静,私底下各有谋算。另一个方面,根据常亮提供的情况,这三个小孩儿的父辈,其实还是一个并不少见的姻亲关系。这也是小地方的特色,几辈人生活在一个小圈子里,说不准那一辈里面就会有这种关系。而这种关系,大多数的时候,都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被淡忘,但只要某一个家族的其中一个人迅速崛起,本来淡忘的这种关系就会成为相互接近最好的一个借口。当然,大多数的时候,这种关系是不被人看好的,毕竟是七大姑,八大姨转了好几个圈才连在一起的。但是有了共同的利益,就会自然而然的亲近了。亲帮亲邻帮邻,和尚帮的自家人,就是这种亲友观念的最好注释。而且一旦说触动了他们的利益,实力还是不容小觑。这个核心圈子的主导人物,是水利局长谢天明,谢天明年龄不大,却是西川老城里人,连续几代,家族都人丁兴旺,按别人私下里开玩笑的话,如果老谢家再出个县长之类的人物,县城里各个部门谢家的人就全了,这也是这个案件能压下来的主要原因。刘昆还说了让常亮送照片的事:我就想把他们激一下,可这个老狐狸,硬是能撑得住气。

周局长也大概说了一下情况,案情并不复杂,只是人为的复杂化了,三个小屁孩,以为自己在西川就是天老大地老二,老子老三他们老四。高中没有考上,技校又不愿去上,呆在家里闲的没事,就凑在一起干些欺行霸市,鸡鸣狗盗的事。随着次数增多,年龄增大,就开始打起了欺负女孩子的主意。而跳楼的这个女学生,虽然来自农村,却是天生丽质,因为和他们还是同学,就成他们首选目标。

三个小屁孩以同学聚会的名义把小姑娘骗到了学校斜对面的宾馆里。目的是三个人中间的老大,也就是水电局长的公子要和小姑娘交朋友。虽说小姑娘有些羡慕城市生活,或者说有些虚荣,但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却是一口拒绝。于是惹恼了这三个小混混。因为吃饭时喝了酒的原因,马主任的儿子就出了个主意:你先把他上了,看他还能跑到哪里去。

于是三个人强拉硬扯把小姑娘带进了客房。没有想到,就这三个小混混一边欺凌一边拍照的时候,小姑娘冲出了窗户。

于是不该发生的一幕就发生了。

因为案发的那天是周五,女学生走的时候,只是给同寝室的同学说要去城里的亲戚家,所以大家都没有在意。后来的事,就是张局长牵头,马主任跑腿,几位家长一起,做通了前任公安局长的工作,把案件压了下来。理由很简单,死了的人活不过来,活着的人还要活着。死了的人,痛苦的只是一个家庭,如果把这三个判了,就变成四个家庭的痛苦。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最终让这个案子不了了之的人,竟然是韩小兰,曾为民的情妇。韩小兰在收了每个家长五万元后发挥了自己枕头风的能力,硬是做通了曾为民的工作。韩小兰的理由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