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生隙(1 / 2)

名利尘烟 抠叔 1028 字 4个月前

支队长姓郑,原来一直是周局长的副手,一边听常亮介绍情况,一边翻着看材料。郑支队说:查这个事不难,销毁证据的同时,同样会留下新的线索。比如说你们手里照片,至少可以说明一条,这个人能够拿出照片,手里的肯定还有更多的证据,另外,不管背后有多少人掩盖这件事,所谓的千根线一根针,都是要通过主办人员的,他不可能亲自动手去做这件事。所以,这个这个案件当时的主办人和所长就是关键人物。最主要的一条,我查的最后,局长和县长,你们要替我们顶住外来的干涉和压力。要不然白做工作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伤了弟兄们的心,就没意思了。

周局长说:你先别给我下套,说说你的想法。

支队长嘿嘿一笑:从其他方面入手,这个思路是对的。其实你们没有把关系理顺,这里面有几个人是很关键,第一个这个女生同宿舍的同学,女娃娃平时在一起,都喜欢悄悄嘀咕一下自己的所谓小秘密,中学生都是住校,晚上出校门是不容易的一件事,那么他是怎么出去的?第二,进宾馆是从哪个门进去的?按常理,一个下了晚自习的农村中学生,没有道理到宾馆去。除非有-种情况,是去找人。那么他找的谁?这种情况下,人的思维都是很直接的,不会从偷偷摸摸进去。那么,当班大堂服务员肯定是看到了的。第三,报警的人是谁,是在什么情况下报的?当时除了看看到人跳楼,还看到了什么??

从你们说的情况看,不只是案子办的粗糙,而是一种完完全全的草菅人命。现在这种情况,只能从外围查起。

周局长看了一眼常亮:学着点,把心思在提高业务能力上多用用。常亮挠挠头没有吭气。

周局长又说:这样,这件事呢,就交给你们支队,你指定个人先从外人悄悄查起。除了今天在屋里的我们四个加上他们,严格保密,有什么新的进展和线索,全权由郑支队掌握处置。县局那边,把现有的线索朝深里和细里查就是,适当的时候,可以露一点消息出去。但必须是和郑支队通气以后的事。这样,县局在明处,支队在暗处,两条腿走路,我就不相信这件事是铁打的匣子,撬不开缝隙。

周局长说着又看着刘昆:刘县长,你还有什么指示。

刘昆说:周叔叔,你就不要调侃我了,我就是当了市长,省长,你还是我的周叔。

几个人都笑了。常亮趁机从兜里掏出几张纸,递给周局:郑支队刚才讲的这几个人,我们也做了工作,情况都在这上面。和女学生关系最好的那个女生,现在转到天州市来上学了,今年高三。酒店的大堂服务员,坚决否认看到过女学生进去,后来辞职,现在在市上一家宾馆。报案的是酒店的门房大叔,这个人也辞职了,据家里人说去了南方。还有,现有的材料中,说到宾馆时,只写了宾馆负责人几个字,我调阅了工商档案,注册的经理叫韩小兰,(见125章)这个人现在就在天州监狱,牵扯到曾为民的事,被判了三年。这些人我们都是查了一下去向,具体都没有接触。

周局长眼一瞪:你刚才为什么不拿出来?常亮只是嘿嘿嘿的笑着。

年龄不大,还考验我这个老干部。告诉你,你还没有出生,老子就穿这身警服了。周局长骂常亮。

出了市局,又是午夜十一多了。刘昆说:保找个地方住下吧。明早再回,我去看看我妈。

常亮说:我也去。

你去干什么?这么晚了,早睡觉了,老太太本身瞌睡就少,你是去看人还是折腾人。刘昆说。

刘昆主要是急着回家去张畅说见宋慧丽的事。因为提前说过刘昆要来,所以保姆还是去了医院。刘昆进家门时,张畅穿着睡衣,坐在沙发上发呆。看到刘昆进门,张畅说:忙完了。

刘昆说:去市局和周局长说了点事。张畅没有多问,就说了见孙慧丽的过程:她没有多问什么,也很痛快,主要是问了一下病的情况,还有上班有什么打算。我有意向她说了和老水的事,可他表现的很平淡。我觉得,他知道的事,远远要比我们预料的多。水书记的事,八成是真的。

刘昆走过去关上卧室的门,又打开阳台窗户,才坐下来点了一支烟:他知道多少和我们了解的多少,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现在的问题是,不管书记将来的事情处理到何种程度,你能不能脱开干系?法律上的事,你比我要懂得多。第二,我认真想了一下,亡羊补牢的事还是少做为妙,补窟窿只能拆了东墙补西墙,不管怎么补,前面补了后面又会开洞。比如说你给卫总给钱的事,如果是我来查这个问题,既然有钱,为什么当时不付,要拖这么久,这个问题是根本说不清的。所以,等着就是。

还有一个,我觉得你应该去找一找唐衡之,我和他打交道不多,但你那个同学还是不错。或许,他能从法律的角度,给你分析一下利弊。工作的事,我赞同你的意见,不管安排到哪里,静下心来,干好自己的事就是。

张畅说,我也是这么想的,等这个事过去了,我们就办个手续,名正言顺的在一起。反正…反正现在都是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