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刘昆履新(1 / 2)

名利尘烟 抠叔 1058 字 4个月前

看着陈冬梅热切的眼神,卫总知道,自己的又一单生意做成了。

对于做生意这件事,只有做成和做不成两个结果,不管是起五更睡半夜,风吹日晒雨淋头雪打脸挣辛苦钱的小商小贩,还是座包机带保镖养小蜜谈笑间挥洒数亿元的大佬富豪,成功与否都离不开会抓商机,懂得进退而已。曾经万人瞩目的徐首富也不是让每个国人分摊了一千六百元的债务吗?有人可能会说,人家欠的债是银行的,和你有几毛钱的关系,但是别忘了,银行的钱是属于哪的。闲话又扯远了。

我怎么才能相信你说的是真的?陈冬梅终究还是抵挡不住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一周之内,童副县长的爱人将出任天州银行的一把手,这是我办的事。卫总点了一根烟,转头看着窗外远处南山的风景,深秋季节,层林尽染,河对岸是还没有砍伐的玉米杆,好像一条土黄色的腰带在山脚下蜿蜒,再往上各式各样的宽叶灌木树叶已开始变色,红黄绿三色相间,好像画家手下的调色盘,再往上去就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针叶林了,在氤氲润泽的山峰间欲发翠色如染。

陈冬梅没有吭气,他在衡量着这件事的利弊得失。不能不说卫总算计的还是蛮到位的,或者说一开始就埋下了伏笔:百分之八十的农户签订了协议,但协议中明确了第一起种植的全是闲置的山地且有明确的四至,全镇种植的说法来自于远景规划,或者说只是关口镇在向上级汇报时的一种美好的向往。加工基地只是有选址的意向,并没有明确的协议。而这一切,只是在双方合作的过程中,偶有提及,并没有形成任何文字性的东西。误会也好,错误也罢,只是西川县关口镇在向上面汇报的时候,自己说的,而润德投资只是默认了而已。

想清楚了这些问题后,陈冬梅深深的叹了口气:算你狠。

而卫总还是风淡云轻的笑了笑:合作愉快。

关口镇一方面按照卫总提出的条件开会、研究、上报,另一方面,开始组织人员和村民进行第二次的对接,但在对接的过程中,润德公司只是提供相应的数据,而没有直接参与,关口镇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回避了第二批种植这个问题。双方并没有采取废止前面协议的方法,而是采用了补充协议的方式,并且唐衡之的律师事务所在在关口镇现场设立了法律咨询点,至此,停止了近二十天的林果基地建设,又步入正常的运转之中。

似乎一切尘埃落定。平静如常中,却透着丝丝诡异:葫芦口村的杜书记第一个带头准备签订协议,当他得知可以把村民组织起来,以村委会的名义签订协议并能办理公证时,又带头组织召开本村村民会议,商讨由村委会牵头组织签订协议的事。

而那些在国庆节期间有家人在外工作打工的家庭,有的开始积极主动的进行义务宣传新协议的好处,有的闭门不出,但有一个共同特点是绝口不提利益受损的事。那个二次返回关口的记者,在全程参与了这个过程的同时,还委婉的表达自己愿意加入润德集团,自己虽然是个记者,但毕竟是聘用制的,而他敏锐的发现,润德公司在企业宣传方面的劣势。

最有意思的是,那个从京都回来的处长了,陈冬梅倒是没有表示什么偏见,而且还组织镇上几个领导,特意办了个接风宴,还邀请刘昆一起参加。

结婚宴是在杜老汉的垂钓园进行的。从垂钓园开业以后,这里就成了陈冬梅书记定点接待客人的地方。一锅杜老汉拿手的腊肉炖玉米,成了关口镇的招牌。

陈冬梅热情的说:热烈欢迎处长来我们关口镇指导工作。我们关口镇,这几年一直在寻找整体提高农业产值的方法,但由于各种局限性,一直做的不好,你是在京都工作的,眼界觉悟肯定比我们高的不是一般,你又是我们家乡人,真诚希望你为我们关口镇的发展把脉、献策、助力。

看着陈冬梅一脸真诚的样子,副处长却腹黑不已:这是白脸唱完了唱红脸的吗?你们天州人还有几个好东西?嘴上还是说:我是来学习的。

十一月八号,是林果公司正式挂牌运营的日子。之前所有的工作都是润德公司出面办理的,而这一天,挂牌的名称却变成了天州生态林果发展公司,董事长依然是卫总,而总经理变成了周大毛,在挂牌典礼上,卫总热情洋溢的说,天州生态林果发展公司是由润德投资全额投资的一家新型农业发展公司,而润德投资是一家具有海外投资背景的融资公司。我们力争在三年内建成西北一流的水果生产基地。

挂牌仪式很低调,只是邀请了市政府主管副市长参加,而宋慧丽是以西川县委书记的名义参加的。在震耳的鞭炮和锣鼓声中,唯独卫慧丽听到卫总的介绍时,微微皱起了眉。

完成了关口镇工作组任务后,宋慧丽又一次找刘昆谈话:现在你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去西川县任副书记,一个是去市政府农业开发办公室当主任,为下一步省级天州农业开发区做筹备。

刘昆翻翻眼睛:有区别吗?

对这个和自己同龄、还当过自己两天领导而且是自己丈夫信任的人,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