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老院子(1 / 2)

名利尘烟 抠叔 1017 字 4个月前

老院子不老,典型的北方民居,坐北向南四合院,中间是一个大大的庭院,虽说青砖红瓦硬山顶,古色古香,却是八十年代初的新建筑,原主人是当地八十年代的村书记。时值七月初,葡萄己开始转色,惹的张畅忍不住揪一个扔进嘴里,刘昆感觉嘴里酸味四溢:不酸吗?张畅顺手又揪一个递过来:不酸呀,你尝尝?卫夫人抚掌而笑:酸男辣女吗。

卫夫人叫白玉菇,和卫总是初婚,但却比卫总小了十岁,论起来和张畅同龄。据说,卫总还没有发迹时,曾发誓业不立家不成,但还是这个慧眼识珠的邻家女孩用温暖暖热了卫总,高中一毕业就义无反顾的跟随卫总走南闯北,所以,和其它的有钱人相比,卫总没有风流韵事。

卫夫人是典型的江浙美女,眼大明亮,嘴唇饱满,乌黑过腰的长发和亭亭玉立的身姿,常常会吸引太多人的眼光。和张畅相比,都有一种精致的美,但卫夫人多了些纤细。大多的时候,卫夫人很少参与丈夫的活动,要么是打扮的漂漂亮亮自己和闺蜜出去疯,要么是安安静静的在家相夫教子。

卫夫人在茶海四周点了蚊香,四个人坐在藤椅上喝茶。卫夫人说:下个月要拆了,住了两年多,挺舍不得的。

刘昆说:五宜居一期十一前完工,你们不去试试。卫夫人说:不安好心,不为我们想,不想还没出生的儿子?眼睛却不由自主地瞟了一下刘昆的身体中部,夏天,都穿的少,刘昆又分开腿斜躺着,那里就好像塞了一根棍子。和卫夫人对座的张畅咳嗽了一声,刘昆连忙直起腰:怎么了?张畅说:扶我起来,上个厕所。

回来后的刘昆注意了坐姿,但四个人关于“五宜居”的话题卫夫人却没了兴趣,她问过张畅,为什么这么多的女人要选刘昆。最后,南方女人的机灵劲彻底打败了北方女人的直爽豪迈,张畅扭扭捏捏的告诉她,他那个好。

闺房私话,卫夫人放在了心里,刘昆不小心的姿势,又让卫夫人验证了此话不假,一时间心里就长了蛆。所以,人不能好奇,好奇不只是害死猫,还会要人命的。

虽说卫夫人谈兴不浓,但还是把五宜会所的事定了个大概:建设的事卫夫人盯着,卫总回一趟老家,找人也找钱。张畅把相应的资料继续完善,刘昆则把关口基地的事盯好:你这是公私兼顾,如果这次回去,谈的顺利,先把关口基地放出去。后天是基地正式签约的日子,签完了我就回去。卫总笑着说。

卫夫人抓过一缕长发在手指上缠绕:五宜居会所工地的事还是交给刘昆吧,这面工地上的事也够烦的。张畅立马明白了卫夫人的心思:刘昆肯定不会不管的,但出面还的是你,公务员身份好多事不宜出头露面。刘昆,把你电话号码给玉菇,省的有急事拐几个弯都找不见你。

当夜,刘昆和张畅都没有回去,既然话都说开了,两个人就如夫妻一样在他们面前出入。刚躺下不久,东厢房里的卫总夫妇就开始了行动,可刚听见几声成年人谁都懂的声音,就偃旗息鼓没了声息。惹的刘昆也来了兴趣:就这?我们也来一发?

侧卧着张畅抬膝就是一下:滚。心里却在叹息:这个男人真蠢,不知道那是专门叫给你听勾你魂的吗?

卫总和关口镇关于林果基地的协议签字仪式刚刚完成,代表市上出席仪式的书记又被人堵在了镇政府的门口。堵人者不是别人,还是宝瓶口事件中的杜老汉,杜老汉出场总是很有个性,上次是爬了悬崖,这次是坐的“轿子”,让两个后生在椅子两侧架了两棍木棍,抬着来的。

时机瞅的很准。水书记准备上车离开的时候,杜老汉的轿子在镇政府大门口一落:书记,我不服。

同行的人吃了一惊,但水书记认出了是上次那个白发白须的老人,挥手制止了准备上前的下属,自己走过来:老人家,什么事不服呀。

书记,镇上办事不公,为啥种果树没有我们村?

赵明山连忙说:杜大爷,这个事情我知道,我和你说成不?

杜老汉说:不成,给你说了,你还得给书记说,话转话就不是我的意思了。

书记笑了:那好,我们进会议室,一起听听。

杜老汉的意见很简单:紧挨镇子三个村,林果开发选择了地势相对平缓的宝瓶口,而没有选择东头的葫芦口。杜老汉说:我不是来提意见,几年了来个搞实事的不容易,我们不能搅黄了啥求都干不成。既然老板没有看上我们村,我们没意见。但书记能不能说句话:我们是不懂,但照葫芦画瓢行不?我们村不要保底收入,只要三年后的统购统销。

书记看了一眼卫总,卫总说:老人家,我不同意。你听我说,第一个,我们是试点,三年后才能见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有赌的意思,我们无法预料三年后的市场需求是个什么样子。如果,我们把全镇都搞成单一的模式,即使你敢拼,我也不敢陪你,你和我一样,都是想的大家的利益。第二,我们不是没有考虑你们村,而是把全镇九个村都统一规划的,品种也不只是苹果和樱桃,还有其它项目。我和你聊过,你们村重点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