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突发事件(1 / 2)

名利尘烟 抠叔 1015 字 4个月前

问题发生在高矬子承建的乡镇道路建设上。

从天州区到西川县要经过一个叫关口的镇子。关口镇依山傍河夹在一个狭隘的山谷两侧,东通天州、西连云岭,是连通两地的必经之路,镇子东有葫芦口,西有宝瓶口,整个镇子如同一个硕大的西瓜。但由于两个出口两侧都是峭壁,相距不过二三十米,中间还有多一半是河道,所以,战乱年代天然的屏障,在和平时期就成了交通的瓶颈。要扩路,最好的办法是打隧道过去。

应该说这个问题早应该能解决的,但由于箶芦口山顶是当地的土地庙,宝瓶口山顶是宝瓶观,都有几百年的历史,香火很是旺盛,据说还十分灵验,为此,当地人坚决反对,以为打隧道会坏了关口镇的风水。

高矬子接到的施工方案依然是两头各打一个隧道,这是今年工程量最大的工程,三年工期,每个隧道的单价都在六千万以上。所以,高矬子十分重视,组织了最强的技术力量,租赁了最好的设备设施,准备打好进入天州的第一仗。

但工程队刚进入现场,就受到了阻拦,村民们刚开始不明就里,听说是来修路的,还十分热情,可看到在土地庙底下的山根处抬起脚手架,才意识到小情况不对,先是三三二二的来劝阻,后来就围了几十人开始阻拦。

如果这个时候的高矬子是明智的,可能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事。但高锉子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自己干的是政府的事,修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自身背后还有书记这棵大树,所以收到项目负责人汇报这些情况时,高矬子以为是当地村民蹭吃蹭喝沾点小便宜而己,省城那么大的地方都搞过拆迁,一个小小的镇子能翻出什么浪来,但高锉子还是没有大意,就说:找带头的人聊聊,实在不行就给点钱。

但负责人说:谈了,也塞了。但人家说是动了他们的风水,坚决不允许开洞子。

高矬子就火了:那你是干什么吃的,敬酒不吃就赶出去。

于是几十号身强力壮的民工,就把几十号老弱病残的村民从工地上赶了出去。

但接下来的事却出乎高矬子的预料,他完全低估了这些乡民的智力,带头的是一个白发银须的老汉,退出工地就当着项目部的人开始布置:凡是租了房子给工程队的,天黑以前统统撵出去,村上的变压器不再供电,水井不再供水,孙二娃,脚下不是你家的地吗?从现在开始,叫上几个人,凡是进出的人车开始收费,人不分男女,过一趟五十,车分大小,小的一百,大的三百。收的钱一半归你,一半交村里。最狠的还是最后一句:每家每户出一个壮年男人参加设卡,一天一百工资。外出的青壮年全部叫回来,不回来的把家从村上搬出去。

老头是啥人?现在是关口镇最大家族辈份最高的人,四十年前当过兵。

高矬子无奈,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每天上百号人白吃白喝不说,设备租赁费就是好大一笔,钱再多也不是这么折腾的,想来想去只好去找当地镇政府,镇政府说好的好的,我们一起做工作,你们也向交通局反映一下。去找县交通局,交通局又说,属地管理,镇政府一天干什么吃的?皮球踢了几个来回,高矬子沉不住气了:妈妈的,不整出些事来,看来你们没人理。

四月中旬这一天,高矬子跑了一个礼拜没结果,决定自己解决了,召集了几十号民工,一起去工地,暗中给几个亲信交待,要是还阻挡,就掀桌子冲卡,必要时可以给点颜色看看,当然,要命的事是不能干的,但胳膊腿断了是不要命的。

双方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冲突,几十号人冲开了乡民设的卡子,十几个乡民散了却开始打电话叫人。不到一个小时,数百人就把高矬子的工地围了,而且最前面全是老人妇女孩子,不吵也不闹,就是不让人出入,有几个老头,还搬了几个石头,煨起了罐罐茶。

这做法让高矬子蒙圈了,人家坐在自个的地头唠嗑,就是刚才守卡被推攘走几个小伙子都不吭声,你就是想打架总还得要个由头吧,至少也得你骂上几句,可人家就是不吭不哈,你能怎么地?

高矬子无奈,打了镇上领导的电话,领导说闲的(土话,没事的意思),我打发人过去看看。

看的结果是村民们更加有序:到工地是一条三米多宽三十多米长临时拓宽的砂石路,路两旁全是绿油油的青苗地,村民们三个伙,五个一堆,全坐在砂石路上,喝茶、聊天,和在自家炕头一样坦然。

高矬子心想,我这里还有个临时工棚,看你能耗到几时。正思索的时候,派出所来人了,说是有人报案,刚才有人打架了,打人的是工地上的。

这无疑是个导火索。刚才的确有人推搡来着,说不准谁有轻重不分的可能,可现在带着一个头裹的象棕子一样的人来找凶手,这不是故意的吗?于是双方情绪激昂起来。就在这个时候,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头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巧不巧的砸在了正当着派出所人的面和工程队理论的乡民头上,乡民头上顿时冒出了鲜红的血。

有人大喊:对方打人了,头打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