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张畅出谋(1 / 2)

名利尘烟 抠叔 986 字 4个月前

吃过饭,刚好一车人,刘昆一一送到家,最后跟在张畅后面来到张畅的住处。张畅开玩笑:今天是你最自觉的一次。刘昆装傻:你不是说好学生要多请教老师吗?

张畅换好睡衣,躺在沙发上,把腿伸在刘昆腿上:给我捏捏腿,今天至少走了三万多步。是不是觉得不怎么好干?

刘昆说:是的。虽说范围很广,权力很大,但是责任也大。一是这个度不好把握,违纪往往和违法脱不了干系,我们不是执法人员,一旦认真起来,是很尴尬的。二是就我们四个小科长,面对全市上万名公职人员,如何去整顿?党纪国法、条令条例制度规定摆在那里,遵守执行是自觉自愿的事情,靠督促检查能起多大作用?第三是得罪人不知道地方。在天州,两三代人同在一个单位的司空见惯,姻亲血缘把人际关系搞的盘根错节,动了张三,不只是一个李四不舒服。

张畅眯着眼睛:长话短说:你说的有些道理,但为什么不换个角度去考虑,为什么要设这个临时机构?为什么要抽你们四个人?

这其实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书记无非是告诉大家,前面的干部公示和违纪处理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要把队伍建设当成一项长期工作来抓。与公,是告诉大家,我专门派人盯着你们呢,与私,是为你们几个积累资本,过不了几个月,你们都会提拨使用。当然,前提是把眼下的工作干好。

如何干好这个工作,送你几句话:一是攻其千不如攻其一。这么多人,这么多事,你们四个人就是千手观音也忙不过来,所以赵书记最恼火老百姓最反感的事,就是工作方向,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再一个就是杀鸡给猴看。选准目标,迅雷不及掩耳,从意想不到角度出手。说到底,大家都是依靠体制养家糊口的,敲饭碗的事情多少都会有所顾忌。

……

张畅又喋喋不休地说了好多:我下周就去江浙考察,你工作这样一调整,陪你母亲出去的事情肯定是黄了。建议你让暖暖陪着去吧,反正就是散心,上次没给你好脸,我也有错,毕竟,我不是你家名正言顺的人。

你不管有多少证据,曹玉暂时不要动,他还有其它用处。建议你们先去查一下那个受了处分县委书记。听说,宣布停职那一天,全县城几乎家家户户放炮,很能说明问题的。

这天晚上,张畅没有让刘昆回家,而且还以要出差半个月的名义,要求连续三天都要到他这里来。

刘昆不知道的是,两个月前张畅不再服药改用雨衣的真正目的是自己想生个孩子,而这三天是她的最佳时期。而今天,连雨衣都免了。

第二天早上上班时,刘昆的形象一塌糊涂,满面倦容,一脸疲惫,两眼布满血丝,一声接一声的打着呵欠,活像一个三天三夜没有离开过赌桌的赌徒。刘科长大惊小怪地问:头,你这是走了一夜的路还是爬了一夜的山?

刘昆手一捂嘴:愁的一夜没合眼。心里却在骂刘科:就你小子多事,换成你,腿可能都是软的。

办公室刚成立,除了市委的一纸通知,连笔墨纸砚都是新的。刘昆说开场锣鼓响了,咱们就上场呗。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先内部分个工,宋科长是女同志,熟悉机关工作,上下协调、左右联系、整体谋划和文书处理之类的事就交给你,替我们把家当好,外面跑腿的事我和刘科为主,李科搞机动,内外兼顾,平时以文字材料为主,里外那头忙那头帮忙。

第二是不打勤不打懒,专打不长眼的。先了解一下那个万炮欢送的县委书记,再伺机抓个不长眼的。比如上班期间吃喝嫖的。

宋科长插了一句话:我觉得还应该搞个一本一证。本就是专项整治检查登记本,凡去检查,对被检人员一律现场登记:时间、地点、召集人、参与者等等现场登记。二是专制一个检查证,盖上市委大印,持证上岗,亮证办事。

四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完善了工作思路,正说着,秘书长进来了:你们这么热闹在干嘛呢,隔老远就听见你们吵吵闹闹的。

几个人忙站起来,刘昆说:我们在一起说这话咋干呢。

秘书长饶有兴趣:噢,如果不保密,不妨说来听听。

刘昆把刚才讨论的几件事给秘书长做了汇报,秘书长大加赞扬:集思广益,你们考虑的很全面很好。不过我的给你们提几个建议,一是这是市委办公大楼,说话办事不能影响周围的其它同志,何况你们的工作还有一定的保密要求,所以一定要注意,低声,关门。二是持证上岗我同意,出师有名吗,但公章不一定盖市委的,用办公室的钢印吧。三是把你们刚才讨论的,形成书面的工作计划,最后一点,大局为重。要站在更高的层面,全方位考虑问题。

秘书长走了。刘胜利说:小声说话,要这样吗?说着只是动嘴皮没有一点声息。李小勇接上话:你那是和媳妇谈恋爱时的唇语。

写工作方案的事交给了李小勇,刘昆说:刘队,下午咱俩先休息,三点半,我去找你。正说着,宋科长手机响了,对着手机嗯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