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要出门去打工(1 / 2)

“娘没事,我不冷。走,咱回家。”

“手都冻得冰凉,还说不冷。”邓爱华的娘怒嗔着,随后手臂搂着她的肩膀,两个人来到家门口的时候,邓吉泰也从村西头回来了。

“爹。”邓爱华叫了一声。

“去干啥了?你在哪里找到她的?”这一句话,好像是问了问了她们两个人。

“她能去哪里呀?自家的闺女啥脾气你还知不道吗?放心,她不会做傻事的。”邓爱华的娘给她打着圆场说道。

“我就在池塘边上玩了一会,哪也没去。”此时,邓爱华已经被冻得浑身打颤,嘴直哆嗦。

“这是咋了?咋还搂着抱着的。”

“没事,不小心掉进水里了。”

“还不小心掉水里了,你那点小心思我还看不透啊?你看看,都冻成啥样了,还不快回屋里暖和暖和去。”

邓爱华她爹显然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他一边开门一边说:“快去换下湿衣服,让娘再给你沏碗姜糖水喝了出出汗,驱驱身上的寒气,别落下啥病。”

邓爱华的家是一个老式的四合院,五间北屋东头一间是伙房,紧挨着伙房的一间,是一个满间大炕,冬天一大家人的饭做熟后,大炕就热乎了,要是赶上蒸窝头烧的火大,炕头上都热的烫人。虽然邓爱华已经长成大姑娘了,但是,父母还是把她当小妮子,让她跟自己睡在热炕头上。

中间两间通着是客厅。最西边一间是粮仓兼杂物间。西屋住的是她三叔一家,新盖的五间南屋,是准备给她大哥娶媳妇用的。邓爱华的哥哥和弟弟住在东屋。

“邓爱华脱掉身上的湿衣服钻进被窝,娘又给她端来了一碗姜糖水,放在她枕头旁边凉着,做完这些,她娘就盘腿坐在炕上,借着煤油灯拿起了鞋底子,粗粗的麻线穿过鞋底呲呲响着。

“爱华,你要是铁了心不去上学,就让她哥给你找个临时工干吧!这庄稼地里的活你干不了。”邓吉泰说道。

“行啊!我也正想出去见见世面呢!”

“一个闺女家,一个人出去俺不放心。你还是托托人,让她在村里当个民办老师吧!”

听娘这么说,邓爱华也兴奋了,她知道在不久的将来,老师可是香饽饽,不但职业体面,还有两个长假,而且,外快更是好搞,随便辅导一节课,就是上百甚至是好几百的大票子。

更重要的是,老师退休后工资很高,自己再也不用像前世一样,为了一斗米折腰了。

“你懂啥?我不能让人家说我以权谋私,再说眼下上级正在搞清退呢!这事不好办。我主要也是想让她离杜红军那个臭小子远点,省的他不死心,再来纠缠爱华。”

“唉!老爹可真是深谋远虑啊!”邓爱华叹了口气。

她心里明白。主要是上次在村北树林里和杜红军约会的时候,让老爹撞见了。怕她做出越轨的事,才想起把她“发配”出去的。不过也好,从这落后的村子里走出去,发展的机会会更多。

“还是你想的周全。”

“嗯,以后有合适的,咱给她找个非农业户口的婆婆家,也就放心了,要是真让她在这庄稼地里干一辈子,我还真舍不得。”

“这庄稼活伤人啊!我这头疼病,就是那年夏天,在地里干活中暑后落下的后遗症。”

邓爱华也不答话,就静静的听着父母的对话。

“嗯!对了,爱华你看看,能不能找个伴和你一块出去找工作呀?你一个人确实有点单,找个伴遇到点事啥的,也有个商量的人。”邓吉泰说道。

“我明天去红芳家,问问她去不去。”郭红芳是邓爱华的发小兼同学,她俩玩的很好。

“你还是离她远点吧!我看那孩子一眨巴眼一个心眼,不实在,和他爹一样。品行不好。”

“爹,你咋说人家坏话呢?人家心眼多是好事,到了外边不吃亏。再说了,她爹是她爹,她和她爹可不一样。”

郭红芳她爹是有名的“庄家怪”,一肚子小心眼,平时村里人见到他都躲着走,就怕被他算计了。

“这句话说的对,在家兄弟亲,出了门老乡近,要是出了门有个事啥的,她肯定能向着你。”

“就是,你以为实在是好事啊?实在就是傻的代名词。”邓爱华也反驳说。

“你这都是从哪里学来的一些歪理邪说?”

“啥叫歪理邪说?这就是二三十年——”说到这里邓爱华打住了,她知道几十年以后的社会,和她爹这一辈人的理念相差太多了,就是说破天,他老人家也不会相信。

更何况他要是问:“几十年后的事情,你咋知道?”自己更是说不明白了。

“你想说啥?二三十年以后的事你也知道?还能的你不轻。”

邓爱华:“…”

由于邓爱华她爹上过几年学,是大队里的会计,所以,他基本不下地干体力活。她娘可是大队里出了名的生产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