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闹旱灾弃家逃亡,遇贪官无处安身(1 / 2)

洪门豪杰 柏木 1217 字 6个月前

一轮凄冷的月光洒在达宗背后,那段曾经日夜纠缠他的往事又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四十余年前,那时达宗和尚还未出家,他随着父母住在一个村庄里。村庄不算小,聚居着五百余户人家,村后背靠青山绿水,村前面朝百亩良田,村子左右各有鱼塘十余口。当然,这些与达宗家毫无关系。

村中郑姓、刘姓、王姓居多,并称为村中的三大家族,那些鱼塘、田野多数在这三家人手中。

达宗家本姓赵,由于外地家中遭了旱灾,实在活不下去,这才逃荒至此。后山之中有一块无主的山地,达宗家人相上了此地,想着哪里不能安家,于是便在此处造房安定下来。

当时为生存而各地奔逃的人很多,村民对于外来之人也不甚在意,任由达宗他们在山中折腾。达宗父亲随身携带着铁铲、铁锄、镰刀、铁斧等农用之物,不论他们逃荒到何处,父亲都不忘携带,这些东西可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简陋的农具寄托着全家生存的希望。此时的达宗一十二岁,正是活泼好动,心智开化之时。其父便想着带他一起建房,顺便也教给他一些日后安身的本领。

赵父交给达宗几支树枝,让达宗跟在他身后,随后,赵父迈开大步,以脚步丈量土地,每走五步便命达宗在地上插一树枝,东至西正好插了三枝,走了十五步。南北各插两枝走十步。赵父告诉达宗,将来他们的房子就要建在这些树枝之内。

丈量好土地,赵父从挑篮中取出斧头、铁铲。他寻到一棵粗细合适,笔直生长的小树,用斧头将其砍伐剥皮,砍断纵生的小枝插在铁铲的铲头里,以作为铲把。赵父不愧是干惯了农活的人,他挥舞铁铲挖掘土地,不用半日,就将树枝之内的土地挖出了一个齐小腿深的大坑。赵父和达宗一起寻来各种大小岩石放入坑中,最后以土夯实,这便是将来房舍的地基。

赵父命达宗升起一堆篝火,将砍伐的树干放在火中烧黑。达宗不解,问赵父为何要将净木焚烧。赵父告诉达宗,此法名为碳化,新砍伐的木头水分充足,树干中有很多孔洞,如果埋在地下,日子一长就难免会腐烂,木头一旦腐烂,房屋就会有倾倒的风险。经过火烧的木料表面碳化,可以形成一层黑色的坚硬铠甲,使水分不能渗入,经碳化的梁柱可安立百年。

赵父在房屋各角挖掘深坑,将碳化之木竖插在坑中,边缘以碎石黄土夯实。三四日的光景房屋主体框架便已完成。

这日达宗与赵父二人在溪边取盖墙壁所用的黄泥。挖掘中,达宗突然看见几条大鱼在溪水中游弋,赵父也同样看见了大鱼,他以手指嘴,示意达宗不要出声,然后悄声慢步地走上岸,由岸边柳树上随意攀下些许枝条,巧手编织成鱼篓,他在鱼篓中装上几块石头和黄土块,轻轻放在溪水中。

赵父悄悄对达宗说:“咱们今日命好,可以吃上鱼肉了。”

言毕,他继续挖掘泥土,不去理会那鱼篓。等泥土装满了两挑筐,达宗去鱼篓处查看,果然有两条大鱼在里面。搬来多日,几人每天以山间浆果野菜充饥,今日获得大鱼两条,父子二人都很兴奋。

赵父用柳条穿着鱼嘴,让达宗拿着,自己挑起两筐黄泥正要往家中走,却突然被一年轻人拦住去路。

年轻人是村中王姓人家子弟,其父为知府师爷,仗着这层关系,年轻人在村内横行霸道,他对达宗父子说道:“你们这两个毛贼,今日可算让我捉住了,谁给你们的胆子,竟然偷盗我家池鱼!”

达宗年轻气盛,昂头说道:“你别诬赖好人,我们是在山中溪流里取的鱼,何时偷盗你家池鱼!”

赵父赶忙放下挑筐,上前几步拦在达宗面前,他对那年轻人说道:“敢问公子何人,我们在溪流里偶得此鱼,不知公子家鱼塘在何处?”

那年轻人说:“我父乃是当今知府大人的师爷,这山中的一切都属于我家,更何况你这两条臭鱼。”

达宗还想争辩,赵父将其拦下,顺手拿走达宗手中之鱼交给年轻人说:“恕我等无知,不知是师爷家的公子大人,请公子取走这鱼,切莫怪罪。”

那年轻人取走鱼,大步而去。

达宗生了一肚子气,脸红脖子粗地责怪父亲道:“那本来就是条野河,那鱼也是野鱼,凭什么他三言两语父亲就将鱼给了他,父亲也未免太过懦弱可欺了!”

赵父并不生气,他笑着对达宗说:“吾儿有所不知。古人言,民不与官斗,更何况我们落难至此,人生地不熟,如果与那年轻人发生冲突,恐怕将来难以在此处立足。你母亲体弱,实在禁不起奔波了。”

达宗不服气地说道:“莫非做官就可以无法无天!”

赵父听后对达宗玩笑道:“孩儿将来如果能够做成大官,父亲也可以无法无天了。”

达宗暗下决心说:“我将来一定要做官,做个大官,将这厮全家财物都拿过来享用!”

赵父全当达宗是少年痴语,并未加理会,他哈哈大笑地牵着达宗向半山那未完工的家中走去。